手机看中经

黄金抄底风已退 金店生意清淡了

2013年05月23日 08:14   来源: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经过连跌七天,国际金价终于在周二止跌反弹,这一天,金价大涨2%, 银价当天由跌9%转为涨2%;不过,这一反弹趋势并未延续,昨天,金价又开始调整。

  始于4月12日的这轮金价暴跌,已过去了一个多月,这一次,金价并未如以前那样大跌后迅速反弹,而是不断震荡不断下行。金价不断下跌,现在还有没有人买?前期抄底早了点,接下去是补仓还是止跌?金价的波动,不仅牵动了专业投资者的心,更让“中国大妈”们异常敏感。

  需求提前释放

  金店恢复清淡

  上个月,金价开始暴跌时,被称为“中国大妈”的投资者走入金店银行,开始了抄底的大规模行动。此次,金价虽也连跌多天,而仍在低位徘徊的金价也难打开投资者们的皮夹子了。

  杭州凤起路和延安路上聚集着多家黄金专卖店,记者发现,前来购买金饰的顾客并不多,有的专柜前有两三名客人,有的专柜前一个人也没有。相比“五一”前黄金柜台人满为患的场景,现在的金饰销售冷清了不少。

  “一周前,足金售价398元/克,现今足金降至362元/克,每克下调36元。”中金黄金专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几天前来选购投资金条、黄金首饰的顾客大幅减少,而在4月底5月初,消费者排队抢购黄金商品,专柜里的投资金条、黄金饰品空空如也。

  老凤祥专柜工作人员表示,最近一段时间,黄金市场变化太快,原来一个劲猛涨,现在又猛跌,因此不得不跟着行情调整价格。由于许多消费者有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因此,除了急用,消费者一般都在持币观望,所以现在店里的生意也冷清了许多。“与最高峰时相比,现在的客流只相当于当时的十分之一。”这位工作人员说。

  “现在黄金销售比较稳定了。”国鼎黄金武林路专卖店工作人员介绍,“当第一轮价格跌下来时,大家都没见过跌这么多,觉得合适就出手了。所以很多购买黄金的需求当时也被提前释放了。等到第二轮下跌时,大家就理性了一些。现在也有人来咨询黄金价格,但购买的人明显少了。”

  抄底“大妈”,

  每克浮亏近20元

  “上月底我买投资金条时,价格是每克290元,这比年初的时候便宜多了,不过现在看来,还是买亏了。”30多岁的王女士是上月众多抄金族的一员,她在一家金店买了中国黄金的投资金条1000克,昨天投资金条价格为每克287元,回购价则为每克271元,即使按照金条的市场价格,每克价格也已经亏了3元以上,而如果按照回购价来算,每克的亏损已近20元,仅一个月的时间,王女士就亏损了2万多元钱。

  不过,王女士并不算是“最不幸”的,更多的投资客则是“后知后觉”,等到价格开始上涨后才疯狂入手。上海黄金交易所的相关数据显示:4月12日左右“大妈”们开始“抄底”,4月22日到26日,成为市场上黄金成交量最疯狂的一周,金价的加权平均价格为每克292.01元。也就是说,大部分人以每克292.01元左右的价格买入了黄金。

  记者了解到,如今,在各大金店或银行购买投资金条一般需在当日基础金价上每克加价12元到16元,而投资金条的变现手续费一般为每克2元,回购价格即在当日基础金价上减去2元,在回购变现过程中,一买一卖之间就会有十多元的交易成本。

  按照目前市场上银行和金店普遍为270多元的回购价来计算,如今,这些“大妈”们的购金亏损近每克20元,只有投资金条价格至少达到每克300元以上,“大妈”们才可能赚到钱。

  购买饰品是消费行为

  长期持有不算套

  买黄金,并不是所有人都奔投资去的。国鼎黄金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期前来购买黄金的顾客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纯粹投资者,比例大约为57.7%。他们长期购买金条只为投资,只要金价下跌就会买入。这类顾客的年龄在40岁~65岁之间,有一定的购买力,买金后持有时间较长,一般5至10年甚至传给晚辈。

  第二类是有刚性需求的消费者,比例大约为30.69%。他们主要是购买结婚所需要的首饰,如龙凤镯、项链、戒指等,这类顾客的年龄跨度大,有20岁出头的年轻人,也有五六十岁的长者。他们受金价的影响相对较小,因为出于结婚的刚性需要,所以只要款式喜欢就不太看价格。

  第三类是盲目跟风者,占比11.61%。他们之前不太关注黄金投资,因为金价大跌,身边很多朋友购买所以也就跟着买。他们是买来投资的,持有时间较长,多为35—40岁的家庭主妇,购买规格一般是小克重的20—50克黄金。

  “其实,购买黄金首饰从来就不是投资,这跟浮亏或套牢没关系。”上述人士介绍,黄金首饰含有加工费,每克单价比投资金价高出不少,而且,大部分买首饰的消费者并不是为了立即卖出,而是长期持有。所以严格来说根本不是被套。

  上述人士还分析,最近的抄底行动中,八成以上的大妈购买黄金都是少量购买型。10克到50克左右的金条是她们主要购买的对象,“显然,买这种小克重的金条也为了长期持有,过分强调亏损或套牢并没有多大意义。”


(责任编辑:魏京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