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5月21日),作为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七省市之一的深圳宣布,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深圳碳交易市场将于6月18日正式启动,交易规则将于同日公布。
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德林表示,重点碳排放企业名单确定为635家。为何比之前传言的800家减少了165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其原因被指是相关企业热情不高,以种种理由拒绝配合。2013年~2015年,这635家企业获得的配额总量约为1亿吨。
“配额不够用的须向市场购买,用不完的可以出售,这是一种迫使企业节能减排的经济杠杆。当前有一些企业自愿减排,所以交易市场不存在‘断货’的情况。”一位知情人士说。
吴德林表示,在今年启动阶段,深圳将重点企业和大型公共建筑作为碳排放管控单位,管控单位碳排放总量占全市总量约40%。
首批被纳入碳排放交易的635家企业2010年碳排放总量合计3173万吨,占该市碳排放总量的38%,工业增加值合计占该市工业企业增加值的59%,占该市GDP的26%。2013年~2015年,635家企业获得的配额总量为1亿吨。预计到2015年上述企业平均碳强度比2010年下降32%,3年平均强度下降率达到6.68%。
吴德林透露,由于服务业的快速增长,深圳还将200多家大型公共建筑纳入此次碳排放交易体系。被纳入深圳碳排放交易的企业和整个交易规模,将走在全国其他试点省市的前列。
记者注意到,此前盛传深圳将800家工业企业纳入碳排放交易试点体系,但现已确认的只有635家。知情人士表示,原因在于企业热情不高,为了躲避核查使出一些特殊应对办法,甚至以搬离和“老板不在”等理由拒绝配合,“有一次我们去核查10多家企业,最终核查成功的只有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