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周俊生:保荐人的活不好干了

2013年05月22日 07:30   来源:科学时报   周俊生

周俊生:保荐人的活不好干了

  中国证监会近期接连通报了多家上市公司涉嫌欺诈和信息披露不实的案子。值得注意的是,当年为这些公司的IPO提供中介服务的保荐机构也一起受到了处罚。为万福生科提供保荐的平安证券被警告及没收保荐业务收入2555万元,并给予2倍的罚款,暂停保荐资格3个月,其他一些保荐代表人、保荐业务负责人、保荐项目经办人也被分别处以警告、罚款、撤销保荐资格、终身市场禁入等处罚。民生证券和南京证券也因保荐项目存在问题而被暂时停止接收推荐项目和材料。

  保荐人在现在的A股市场上无疑是一个红得发紫的职业,只要有IPO项目拿在手里,就意味着大把大把金钱的进账,在前几年IPO“大干快上”的时候,一些企业的高管和PE机构的投资人,通过这个渠道实现了一夜暴富,如今有的已经过了三年的股权锁定期,随着抛股套现,更是真真切切地当上了人见人羡的富翁。殊不知,享受这份荣耀的不仅是那些企业高管和PE投资人,证券公司的保荐人同样赚得盆满钵满。现在虽然IPO处于暂停期,但保荐人的热情并未减退,因为他们深知,IPO总有一天要重启,一旦这个闸门打开,就意味着又会有滚滚的财富进入他们的腰包。

  企业进行IPO活动,需要保荐人,这是国际资本市场的通例。设置这项制度的理由,主要在于发行股票牵涉到大量的专业技术问题,平时在实体经济领域忙碌的企业对此不一定熟悉,因此请来自证券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为自己设计股票发行方案,是一条可取之道。而保荐人的职责,就在于为资本市场提供优质的、可靠的上市公司,保荐人是凭着他们的诚信来取得市场地位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保荐人也能收获丰厚的保荐利润。在这个过程中,保荐人一方面需要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但另一方面也需要对企业形成监督,对企业在IPO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证券法规的情况进行及时纠正。

  但是,正因为保荐人熟悉资本市场的运作状况,因此,一些保荐人为了追求一己的经济利益,反而会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帮助IPO企业修补漏洞,甚至将申报材料制作得天衣无缝,从而在满足了企业利益的同时,对市场整体利益造成了损害。由于长期以来对保荐人的管理缺少规范,保荐人与IPO企业的关系出现了扭曲,在众多企业争先恐后地希望挤进IPO大门的热流之下,保荐人与发行企业形成了一种亲密无间的鱼水关系,这种局面的一个直接后果便是大量并不符合IPO条件的企业轻易地通过了发审委的审核,进入资本市场,从而使A股市场上不时出现突然爆炸的“地雷股”,给市场造成了很严重的伤害。最近证监会通报的一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实的案子,其中有很多企业的问题就是出在IPO上,其招股材料中存在大量虚假材料,在上市以后迅速露出马脚。而在这些问题公司的后面,显然也存在保荐人的助纣为虐。

  此次证监会对三家证券等公司的处理,向市场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保荐人必须承担起切实的责任,一旦把问题公司送上市场,保荐人就要承担连带责任,不仅原来的保荐收入要被全部没收,而且要承担巨额罚款,其保荐资格也有可能被取消,甚至连在证券市场上混口饭吃的权利都会被剥夺,落得一个鸡飞蛋打的可悲下场。证监会这样做,符合投资者的期望,只有让保荐人真正负起责任来,不敢为了私利把一些问题公司随意推到市场,投资者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A股市场才能健康发展也才能有保障。从这一点来说,未来保荐人这个活将不好干了,他们的责任更重了。保荐人的丰厚收入不是好拿的,只有在付出艰辛劳动后才能得到相应的报酬。

  尽管证监会官员最近没有就重启IPO有过正式表态,但IPO不可能永远处于暂停状态,总有一天要恢复。证监会目前对部分保荐人和保荐机构的严肃处理,有利于为未来的IPO提供一个良好的运作环境。如果重启后的IPO依然像前几年一样,保荐人可以肆无忌惮地与发行企业联手进行企业包装,甚至为抬高发行价而拔高、臆造企业投资价值,那么,重启后的IPO很可能会重复以往的乱象,在对市场发展造成伤害以后不得不再度被打入冷宫,市场也只能在这样一个低水平重复的漩涡里打转。


(责任编辑:魏京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