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投资现代农业应从“产业链”寻价值

2013年05月20日 08:02   来源:中国证券报   

  现代农业2012年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目前境内各路资本对于现代农业领域的关注度逐渐提高。除了中粮、新希望等业内资本外,君联资本、秉鸿资本、中农科产业发展基金、惠农资本等以纯财务投资者的身份也敏锐地嗅到了现代农业带来的投资机会。

  在日前由合众资本主办的“2013第四届中国现代农业产业投融资峰会”上,科技部有关人士表示,投资不足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重大挑战,投资的第一方向应当致力于促进中国农业产业链的整合。惠农资本董事王德祥表示,没有产业链形成,现代农业的商业模式无法实现。中农科基金管理合伙人汤丹松也认为,产业链的完善有助于保障资金安全,同时,还能够发掘出产业链上的投资“蓝海”。

  产业链业态将成主流

  在一些农业专家看来,目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不仅仅是水土资源、劳动力素质低下等问题的制约,中国农业的产业业态整体落后,目前中国农业从养殖业、加工、仓储、物流、批发经营、终端销售到售后服务,整个产业链的创新依然没有特色。

  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贾敬敦认为,投资不足成为发展市场意义上的现代农业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投资结构应当改变过度的依赖政府、农民投资的格局,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形成政府、社会和农民结构比较合理的新的投资结构。尤其是商业资本应当成为调整中国农业投资结构最重要的一个要素。

  据贾敬敦介绍,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农业领域产业业态,主流模式都是产业链模式。他认为,应当致力于中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特别是提升现代农业市场竞争力必需的配套产业,包括种业、药业、饲料产业,以及仓储物流、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他表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无一不是产业体系非常健全的,这也是国内农业重要的投资方向。

  中国农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名誉所长梅方权则认为,原来的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他提出推进现代化农业工程和工程化农业建设。工程化农业即用现代化工程系统建设现代化农业,全产业链推进农业工程化建设,建设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的产业系统。梅方权认为,我国几次大的食品问题的发生都是因为没有进行全产业链的管理。

  产业链整合助投资退出

  惠农资本董事王德祥认为,现代农业的特征包括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和资本化。他表示,从投资角度看,引入计算机系统的精致农业很重要,例如微灌、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等,只有确保了食品安全,投资才是安全的。

  在王德祥看来,IPO并不是投资现代农业的唯一退出渠道。应投资具有产业链资源整合优势的企业,借助其在企业间做资源整合形成退出的通道。他认为核心产业型企业在某一个节点上有巨大的优势,就可以通过收购的方式统领产业链。对投资人来讲,通过产业链整合,在整合过程中,一方面支持了企业发展,同时也实现了退出,实现了投资人的回报。

  中农科基金管理合伙人汤丹松认为,产业链的完整对资金的安全性非常重要,哪怕是小而美的产业链,规模上可能赶不上大巨头,但是产业链完整,就有自己的退出渠道。

  有机农业的投资高、风险大,而一般基金的投资人没有办法承担那么大的风险,作为投资机构,可以选择做有机农业的配套产业。汤丹松认为,在产业链中,“给挖金矿的人提供铲子、矿泉水和服装”也是很好的投资思路。据其介绍,中农科就投资了做可追溯技术,以及生产害虫信息干扰素驱虫剂的企业。


(责任编辑:刘佳)

閸掑棔闊╅崚甯窗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