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加强农村地区电子银行产品营销

2013年05月20日 14:11   来源:中国经济网   

  梁雄 冯在文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三农”对农村金融服务、支付结算体系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商业银行相继推出了各类电子银行产品,但如何营销又让广大村民接受成为了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的一大难题。

  农村客户具有金融知识匮乏,接受金融服务较为保守的特点。这就要求银行机构一方面要加大金融知识的宣传力度,切实抓好消费者金融知识水平的提升,不坐等客户上门,而是主动培育市场,发掘、甚至创造出优质客户。另一方面营销人员要学会善用策略,因情制宜,针对不同的客户营销不同的电子银行产品。要采取不同形式的活动把书面的宣传语变成农民能听得懂的语言进行宣传,有选择性引导用、鼓励用、督导用。要在使用人群相对集中的地方通过温馨提示牌大力宣传银行电子产品,让银行的电子产品“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无事不好”,达到广大客户对银行的电子产品会用、爱用的目的。

  要贴近“三农”,服务“三农”,积极发挥“挎包银行”下乡的优良传统,主动深入田间地头,积极了解乡镇新变化、农民新需求、企业新打算,才能掌握到第一手真实详尽的信息,制定出符合农村实际的规划,开发出获得农民朋友普遍认可的产品。而切忌简单移植、粗糙复制,生搬硬套城市市场的那套运作模式搞同质化经营,以致水土不服,自身竞争力难以提振,更不能创造新的利润增长极。

  根据我们之前在农村的调查发现,在农村50%多的营销是口碑式的,除了户外广告、电视广告之外,村民之间的口碑传播是影响农村银行电子产品的第三宣传渠道。农村客户非常注重个人的产品在社会关系成员中的一些反应。

  因此,加大使用辅导,加强信息沟通,提高客户的信任度。建立客户服务绿色通道,对客户使用过程中反馈的问题,不论通过任何方式和途径,及时进行咨询,帮助辅导解决;对客户投诉的问题,及时响应,妥善处理,提高客户满意度。避免留下“勤于营销、惧于维护”的负面形象。

  农村不同于城镇,电子银行产品要想在此扎根壮大,须要具备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一步一个脚印进行深耕细作,要通过免费办理、奖励使用,让广大农民爱上这些电子机具,才能把握住市场的脉搏,从而占领市场的份额。如果只纠结于眼前暂时的利益得失,忽视中低端客户需求,不能转变以利为本的营销理念为以人为本,那么再精致的产品、再先进的技术、再华丽的网点也不能凝聚广大农民的目光和赢得他们的信任,没了人气与口碑,最终那些所谓的黄金客户,也将流失殆尽。

  (作者:湖北兴山农合行办公室)


(责任编辑:蒋柠潞)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