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电子银行"上山下海"满足"海上之城"居民需求

2013年04月02日 13:19   来源:中国经济网——《农村金融时报》   陈衍水 郑长灵

  错落有致的低山丘陵,漫长曲折的海岸线、数不尽的港湾、海岛星罗棋布。阳春3月,美丽的“海滨邹鲁”福建霞浦别有一番景致。

  行至溪南镇台江码头,一下车便扑鼻而来一股咸腥,不远处几十名渔工正忙着将海产品搬到岸上,又是一个渔业丰收的季节。

  50岁的郑汝忠将记者一行拉上了快艇前往海上渔排参观他家养殖的鲍鱼、海参,两三斤重的大海参、碗口大的鲍鱼着实令人大开眼界。

  “这里就是一座海上之城,几乎所有日常生活所需在这里都能够得到满足,”郑汝忠指着连成片望不到边的渔排说,“惟一不足的是这里没有银行。”

  “手机银行真好用,我要推荐给身边更多的朋友。”就在两星期前,郑汝忠办理了霞浦联社的手机银行业务,手机上简单的几个操作就可以完成转帐,无需上网而且不受跨行限制。他说,现在给送饲料、送海带、送生活用品上渔排的卖家结账方便多了。

  福建省霞浦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朱鼎和接受《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农村信用社和商业银行在很多方面存在不小差距,这几年随着科技投入不断加大,这些差距在逐步缩小甚至在有些方面还走在了前面,而手机银行业务的尝试将是一个突破口。

  朱鼎和介绍,今年福建全省农信社开展“电子银行建设年”活动,霞浦联社积极落实,加强营销和渠道建设,提升电子银行业务的贡献度和替代率,实现了电子银行的“上山下海”。

  有重点、分层次立体推进

  电子银行建设和全员电子业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做好这一点需要分层次推动。

  朱鼎和告诉记者,霞浦联社把电子银行业务培训作为一项基础工作纳入全年银行卡工作计划中,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员工熟悉和掌握相关知识。

  联社组织集中学习,让员工领会各项业务的风险控制要点,增加银行卡工作的知识积累。除了员工,对各网点负责人的培训也没有被忽略,负责人必须有能力组织本网点的业务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具体营销工作的开展。另外,客户经理和柜员也要求精通本系统的各项电子银行知识、业务,不仅要完成各项电子银行营销业务,还要了解他行电子产品特点并积极提出建设性意见。

  朱鼎和补充到,霞浦联社每个月开展一次电子银行宣传活动,扩大宣传覆盖面、做好银行卡的宣传工作并实施银行卡及电子银行业务的宣传活动,引导客户提高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每月对该县各社电子银行业务进行通报,及时兑现营销业务的奖惩,包括电子银行业务替代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小额便民支付点、福农通等推广、布设情况纳入绩效考核。

  全面提升贡献度和替代率

  “电子银行建设年活动,是今年霞浦农信的一件大事。”

  朱鼎和表示,为确保电子银行建设推进,联社成立了电子银行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并设置独立的电子银行部门,配备2名专职负责人员主抓建设与推广。

  在已开办网上银行、短信银行等电子业务的基础上,霞浦联社还加快推动省联社开发的手机银行,进一步加大力度布设自助银行和福农通、电话银行、POS等自助机具,力争实现乡镇存取款一体等自助设备全覆盖和助农取款点行政村全覆盖,让农户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金融服务。

  通过开展电子银行建设,强化全员电子业务教育,提升电子银行业务的贡献度和替代率,2013年霞浦联社电子替代率将力争达到52%,营销量6000户,银行卡助农取款点实现村村全覆盖,要新增布设福农通有效台数540台、POS机有效台数200户,短信银行20000户,网上银行8000户,自助设备网点覆盖率超270%。


(责任编辑:蒋柠潞)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