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长达10个月的等待才获得证监会审批通过,但工银租赁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过了5月12日的最后截点却仍迟迟未发。今年2月已有消息传出,银监会暂停了金融租赁公司的资产证券化,现在看来,金融租赁公司想要资产证券化恐怕还得继续等待。
2012年11月12日,在工银租赁内部代号为“凯旋项目”的首只金融租赁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工银租赁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获得证监会审批通过,须在自批复之日起6个月内启动发行。这项计划,曾被看作是金融租赁公司在公开资本市场融资的破冰之举,一直备受各界关注。
2011年以来,融资租赁公司数量开始激增。时至今日,资本金日渐捉襟见肘,融资已经成为融资租赁公司共同的难言之痛。无论是银行贷款还是发债,似乎都无法真正解渴,而现在金融租赁的资产证券化道路也暂时滞停。业内人士指出,资产证券化如果成行,有望成为融资租赁业破解资金来源困局、加强租赁资产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渠道。
资产证券化“路漫漫”
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可谓“道阻且长”。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4月初发表的文章中提到,要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求,创新存贷款及相关业务品种,如及时推进扩大信贷、租赁资产证券化试点范围,逐步改善存贷款结构和质量。然而在银监会《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中,仅限定于信贷资产,未将租赁资产纳入其中。
此前有媒体得到银监会方面人士消息称,银监会需要先制定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的相关管理办法,等办法制定后再进行审批。而目前办法正在制定中,尚无时间表。
事实上,工银租赁去年获证监会审批通过已经很不容易。消息人士透露,作为银监会审批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制度框架内可以实施资产证券化的业务。但在实际操作中,证监会在审批此类产品时,需要取得银监会的无异议表态,而这又取决于银监会的态度。
现在看来,尽管银监会尚未开闸放行,但尚福林的意见已经是金融租赁公司可进行租赁资产证券化的一个清晰信号,只是等待制度落地可能还需要时间。
2012年5月,监管层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在工银租赁产品获批之后,民生租赁、交银租赁、招银租赁、兴业租赁、农银租赁5家金融租赁公司也正在积极申报资产证券化产品。尽管对于银监会监管的金融租赁公司而言,并没有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先例,但是商务部监管下的租赁公司此前已有资产证券化尝试,利用的是交易所市场。如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于2011年8月发行了远东二期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募集资金约12.8亿元。
除了机构审批难以通过,有业内人士分析,逾期不发的原因可能还有融资成本问题。去年年底有业界消息透露,工银租赁的融资成本只有5.8%,这让不少业内人士艳羡不已。然而按照此前远东租赁专项资产管理计划6%以上的利率水平,加上税收、人力办公成本及其他服务费用,做得好的成本也在10%左右。
融资短板掣肘业务发展
租赁公司的发展均受到资本金的约束。于是,克服资本约束则成为租赁公司对资产证券化的迫切需求所在。资本约束意味着,随着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要开展新业务,只能要么增加资本金,要么出售原有业务,而在前者渠道不畅的情况下,租赁公司对资产“出表”的动机十分强烈。
有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贷款以及发债的渠道还算畅通,融资租赁公司融资短板可能是跟杠杆比例有关。在资本金方面,目前行业的经营杠杆倍数基本达到监管红线。商务部管辖的融资租赁公司,其经营杠杆即资产总额与净资本之比为10倍;银监会监管的金融类融资租赁公司为12.5倍。
随着规模的迅速增长,近几年,融资租赁公司普遍面临融资困难和资本困境。据了解,目前融资租赁公司绝大部分资金来源于银行的短期贷款,占到融资租赁公司外部资金来源的90%以上。
金融租赁公司虽然可以发行一些金融债、点心债等,但资金量非常有限。现在,有融资租赁公司正在将眼光转向海外。业内人士透露,不少外资或者中外合资的融资租赁公司正在尝试内保外贷模式,在绕开严格的信贷紧缩政策的同时,可以获得巨大的利差空间。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在“2012中国融资租赁年会”上建议,为解决租赁公司的资本压力,特别是解决债务和资产期限不匹配的问题,可行的一个方法是,对严格监管的融资租赁公司应该开放大额存款业务,前提是融资租赁公司被视为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