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粤沿海地区柴油走私形成黑色产业链

2013年05月13日 07:32   来源:经济参考报   郑天虹 毛一竹

  记者近日采访发现,广东沿海地区柴油走私日益猖獗,走私活动线长、面广、点多,大量私人油站、无证无牌“黑油点”扎堆涌现,团伙走私形成公司化、专业化、隐蔽化黑色产业链。

  走私群体扩大:从涉黑团伙到渔民“水客”

  柴油走私的活跃地带集中在粤东和珠三角地区。近来,走私活动从以往的“单枪匹马”逐步发展到“人多势众”,不仅有黑社会团伙,更有渔民“水客”等普通百姓加入走私队伍,通过“蚂蚁搬家”的方式从事走私活动。

  记者采访了解到,走私柴油主要是来自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免税柴油。其中,香港特区政府为生产渔船提供的免税柴油,因加入了红色染色剂以示区别,俗称“红油”。而“白油”、“蓝油”则来自中国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地区。这些免税柴油与大陆市场的0号柴油相比,差价明显,因此备受“青睐”。

  珠海边防支队侦查队有关人员介绍,一些几吨到数十吨不等的流动渔船,把货仓、压水仓等改装成油舱,在香港装油后运入沿海地区,在夜间到非设关地点偷偷卸货。由于卸货对码头的要求非常低,只要潮水合适,油管一接就可以实施偷卸接驳上岸。在走私活动最为猖獗的时期,不少渔民甚至用桶装油,少拉快跑,走私油量达不到标准,也无法追究刑事责任。

  据介绍,在2012年年底汕尾边防支队查处的一起案件中,一名来自外省的无业人员被查到在养虾场附近非法储存成品油。该嫌疑人将白油放入大水桶中,埋在地下。平时卖给开三轮车、摩托车或是货车的熟客,每吨油能赚两三百元。

  汕尾市红海湾步美村村民告诉记者,在该村附近的捷胜镇、东升镇与东洲港之间都有上油点,经常不定期地在凌晨两点左右,在S241省道上,可以看到有20、30、10、5吨不等大小油罐车、大货车、改装车经过前往上油点加油。据说走私分子很多是“黑社会”,身上都带着枪支,只上油给熟客,普通人不能接近。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受经济利益驱动,当地很多曾经靠打鱼为生的渔民,认为打鱼没有走私赚钱,也纷纷铤而走险干起了走私油的行当。他们一边拿着每年政府给的渔民补贴,一边走私牟利,在当地形成非法致富的歪风。

  公开的秘密:私人油站公然出售走私油

  连接珠三角和粤东地区的汕尾市,是广东省柴油走私最为突出的地方。这在当地已经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经济参考报》记者沿深汕高速公路从鲘门出口向海丰路段行驶,发现与其它地方不同的是,这里的私人油站经营异常红火,在65公里左右的路程中,记者在道路两侧看到6家私人油站,几乎都见缝插针地设在国有加油站附近。与国有加油站相比,这些私人油站不仅建造得更加豪华、气派,而且柴油的价格都较之便宜1元以上。

  记者随机进入一个中石油加油站询问工作人员,问及私人油站的柴油价格为何如此低廉,该工作人员脱口而出,他们卖的是走私油,当然便宜。在这里,我们这些国有油站的柴油都卖不动。

  根据当地群众反映的线索,记者于22时许来到深汕高速公路鲘门出口附近,一家名为“东城加油站”的私人油站。这家油站设在客流较多的“东城饭店”旁边,是许多人出行的落脚点。记者在油站的邮箱上方看到,价格表清晰地写着“0号柴油每升6.6元”,比国营油站柴油价格低出每升1.1元。

  当记者从后备箱中拿出油桶,向工作人员提出要加80元钱的柴油时,工作人员没有丝毫迟疑就把油枪伸向油桶,并在记者要求下提供了一张手写发票。离开后,记者把油桶中的柴油倒入玻璃器皿,发现果然是颜色鲜艳的红油。

  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私人油站尚且如此,那些非法加油黑点更是有恃无恐地售卖走私油。上午8时在324国道内湖镇至华侨农场路段,记者看到至少有6辆大货车分散地停在汽配小店的门前,每辆货车的油箱处都连接着一根黑色的油管,有人一边拿着油管加油,一边警惕地扫视四周。

  记者白天在汕尾市辖下的陆丰市甲子镇、甲西镇看到,道路两旁密密麻麻开有数十家“山寨”油站。大部分小店都只有一间门店,表面看是经营汽修、汽配,或是饭店、食杂店,门口却赫然放着两台方形油箱,有的用纸牌写着“加油、汽油、柴油”等字样,有的则在门前放一个大油罐,油罐上摆着用可乐瓶盛放的“样品油”,招揽生意。记者注意到,可乐瓶里很多都是红色的柴油。

  当地群众告诉记者,如今,越来越多的走私油渗透到乡村、城乡结合部、交通干道沿线,出现了大量无牌无证的私人摊点。像这样的摊点在陆丰市碣石镇、乌坎村等地还有近百家。由于黑摊点的柴油价格更低,在每升6.3元左右,比内地正规柴油价格低出1.4元,吸引了大量货运车辆前往加油。

  分工日趋细化“一条龙”产业链形成

  《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发现,随着走私团伙的分工日趋细化,柴油走私逐渐形成了公司化、专业化、隐蔽化的一条龙运作。完整的走私链条包括购买—运输—接驳—存储—脱色—销售六个环节。

  2012年底,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特大红油走私案进行一审宣判,以走私普通货物罪分别判处盛某等16名被告人有期徒刑13年到4年不等。承办该案的法官贺心告诉记者,该团伙的典型之处就在于具有完整的走私链条。

  从走私到销售,团伙分工严密、环环紧扣。判决书显示,2010年初,盛某以公司名义租用了四条流动渔船,用来走私红油,并聘请了一批船员驾驶渔船。每次行动前,盛某联系好香港卖家,将具体位置告诉手下,再把购油款兑换成港币,由手下转交给船长。船长开船到香港南丫岛附近,按事先约定的数量加油、付款。

  在运输环节,走私分子采取的手法也十分隐蔽。在盛某案件中,走私团伙通常安排两条渔船共同行动,但出航时间相差半小时。若前船遇到海关检查,就立即通知后船,彼此照应。由于走私船吨位大,不易靠岸,加油返回的渔船有小船接驳,并运回码头与机房内的油管相接,输送到公司码头的油库。

  珠海边防支队侦查队有关人员介绍,采用陆路运输的走私分子把普通货车或货柜车进行非法改装,在货柜内加装油罐,在车厢门和油罐之间堆满其它货物,伪装成正常运输货物的车辆,外观上看与普通货车没有差别。运输过程中,驾驶员多使用手机短号,甚至更换几个号码防止跟踪。

  为褪去色素以假乱真,走私链条还衍生出专业化的脱色加工技术。珠海边防支队的官兵介绍,有些走私分子独立建厂,配备专用的脱色加工设备,建立一个脱色工厂只需7天,购买全套设备不到20万元,二手设备仅需10万元,门槛很低。而脱色加工的效率极高,2小时便可以将30吨红油完全脱色,使其外观接近内地柴油,难以辨别。


(责任编辑:魏京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