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微信时代:家更近,情更浓

2013年05月13日 07:46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聂传清 张欣然

  初到一个陌生的国家,或长期生活在海外,如何同家人、朋友取得联系?买电话卡还是用QQ、MSN?这些方式已经过时了!如今,海外华侨华人的信息沟通正快速奔向“微信”时代。

  不同方式传乡音

  说起与家人联系的变化,上世纪80年代来到美国的黄斌感慨万分。“那时,用座机打国际长途一分钟要3元,为了给父母报平安,每个月总要打一次,但为了省钱,说几句就挂断。”一些人甚至想出了这样的办法,他们和家人商定,电话铃响三声就放下,表示自己一切平安。

  从2006年开始,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的华侨华人陆续有了手提电脑,他们通过网络与家人、朋友联系。这一时期,QQ“小企鹅”寄托了华人的乡思,传递着他们的喜怒哀乐。

  QQ、MSN等聊天工具以即时和便捷著称,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信息传播日益碎片化,提供异步语音服务的微信点燃了海外华侨华人沟通的热情,华侨华人的交流进入了“微信”时代。

  异步语音慰乡情

  发送一段语音,传递一张近照,发起一次群聊,海外华侨华人可以用微信随时随地同亲人分享自己的消息,微信也帮助他们缓解了些许思乡之情。

  微信在海外华侨华人中十分流行,不仅年轻人喜欢,一些四五十岁的移民即使不会用电脑,不会发电子邮件,也会用微信。通过微信,人们可以免费发送语音短信、图片和文字,还能够多人群聊。

  在杭州的一个普通家庭,4岁的彬彬(化名)通过微信和远在意大利的父母度过了一个别样的圣诞节。

  外公外婆让彬彬和父母说几句话,小家伙对着手机镜头大声地说:“爸爸妈妈我好想你们,祝你们圣诞快乐!”不一会,彬彬的爸爸妈妈也通过手机视频传来了画面。“爸爸妈妈也爱你,圣诞快乐!我要去准备晚上的食材啦,晚点聊。”随后,全家人举杯,祈求来年平安。“来,大家吃饭的样子也拍一张。”外公越拍越有劲,一晚上他已经传过去了很多视频和照片。

  虽然一家人分隔两地,但在微信所营造的声画世界里,越洋的距离却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惹人欢喜惹人忧

  微信的海外市场拓展起步较早。2011年1月微信正式发布,当年10月英文版就已经推出,到2012年4月,其英文版也正式更名为WeChat。据不完全统计显示,海外华侨华人圈目标用户中有超过半数用户正在使用微信,这一比例甚至比中国国内的数据还高。

  据了解,微信的海外用户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华人学生和他们的家人,华人学生有基于QQ的圈子,并将这些社交关系导入微信;二是一些特定的行业,比如导游,大家形成一个固定圈子,来进行信息的分享,比如哪条线路赚钱,哪个城市安全等。此外,还有一小部分喜欢该应用的外国人。

  微信能够促进信息更加广泛的传递,帮助人们建立和保持有效的联系,但它的使用也会给一些海外用户带来一定的困扰。

  谈到使用微信的感受,一位旅居海外的华人说,“微信让我欢喜让我烦。一方面,它让我觉得信息交流辐射面更广,信息沟通更加畅快,但是,加入微信后,手机一直叮咚响个不停,有时真的很烦。”

  一些华人学生也表示,微信的“摇一摇”和“附近的人”等功能有时的确可以帮助他们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但他们有时也会遇到一些无聊的人,甚至骗子。因此很多人把微信签名改成“不闲聊”、“非诚勿扰”……

  虽然微信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海外华侨华人仍然对它情有独钟。它用不同以往的方式连接着华侨华人与他们的亲朋好友,让游子更接近远方的家乡。


(责任编辑:刘佳)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