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谁在盯着“她”的钱包

2013年05月12日 07:20   来源:人民日报   

    在中国,男人们赚了钱大多得“交公”,女性也就成了家庭中掌握财政大权的那一方。

    专家们曾经做过相关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社会购买力70%都掌握在女性手里,特别在家庭消费品的购买行为中,过半由女性家庭成员完成。

    中国的银行家们也同样精明,为了吸引女人们的眼球,围绕“女性概念”做足了文章。比如浦发银行的“个人专项2013年第187期同享盈之女士节专属”,又比如民生银行发行的“第067期非凡资产管理35天增利个人(女性专享关爱)”理财产品。

    不仅是理财产品,信用卡发行上,更是想尽办法向“她”靠拢。号称国内首张女性专属信用卡的广发“真情卡”,给的条件很优厚,不仅购物或者餐饮能有3倍积分,还附赠保险一份。招商银行的“ELLE联名信用卡”更实惠,刷卡还能送名牌护肤品套装,市面上还有“魔力卡”、“女人花卡”……

    “针对女性的理财产品风险不高,收益相对高一点,但一般额度比较紧张。”国内某银行理财经理一语道出了玄机。

    女性的购物心理中,但凡跟打折、限量扯上关系,永远能让她们肾上腺素飙升。理财产品销售中也摸清了“女人心”——“收益高”即是“变相打折”,额度紧张就意味着限量,这些字眼对女性来说,极具诱惑力。

    然而,急匆匆下手抢购,或者被优惠条件吸引办卡、刷卡的女性们,只觉得自己捡了便宜,却全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陷阱”——他们正在掏空你们的腰包。就算办了信用卡也得不断刷卡消费才能获得这样那样的优惠,而理财产品更只是为了促销而打上“专享”的旗号。这些特殊定制的理财产品只是“换汤不换药”,“特殊”主要是体现在产品的名称上,而在最关键的产品设计上基本没变。

    尽管如此,各种节日期间推出的五花八门的女性理财产品以及女性信用卡,往往都销量不错。

    一般而言,对于理财,女性更能找到感觉。按某位瑞士PE大佬的说法,女性在投资市场上的表现比男性更加出色,因为她们具有“第六感”,对于好的投资有非常强烈的直觉。一般女性投资也以稳为主,买理财产品之类也更加注重于稳健型的产品。

    但大多女性太依赖这种“第六感”,容易“跟着感觉走”。实际上,购买理财产品并非储蓄,仍有一定风险。如果只靠感觉,冲动之下跟风购买,而不对购买的产品进行理性分析,掂掂其风险和收益的比重,投资显然容易遭受损失。

    更何况女性理财产品往往包裹着“收益率高”的外衣,看似光鲜美丽。但理财不是买衣饰,不能只被预期年化收益率迷了眼,更要结合自身的资金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而从长期来看,更不能“冲动理财”,理财需要有规划,不妨向专业人士咨询,拟定适合自己的理财计划。

    聪明的女人们,管住钱包,别被噱头迷了眼。

    

(责任编辑:马欣)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