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升破6.20

2013年05月09日 07:30   来源:平安证券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1980,较前一交易日继续大涨103个基点,升破6.20关口,再创汇改新高。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3年5月8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1980元,1欧元对人民币8.1054元,100日元对人民币6.2634元,1港元对人民币0.79859元,1英镑对人民币9.5945元,1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6.3002元,1加拿大元对人民币6.1666元,人民币1元对5.0341俄罗斯卢布。前一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2083。

    宏观影响>>>

    本币升值+全球降息,欧美日流动性“潮涌”

    内外利差扩大致热钱压境

    前天,澳大利亚决定降息25个基点至2.75%,创历史最低纪录。这是近一周以来第三家全球主要央行做出降息决定。此前,欧央行和印度央行已经宣布降低利率——上周四(5月2日),欧洲央行决定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0.5%,这是欧央行自2012年7月以来首次下调利率。而本周一(5月6日)欧洲央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在罗马表示,只要有需要,货币政策会继续维持宽松,其发表的降息还有空间的言论,更是加大了市场对欧洲宽松政策的预期。本周二,德国DAX和英国富时100等欧洲股指继续高开。当天,日经指数大涨3.6%至14180.24点,创5年新高。

    而美国、日本仍在持续的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欧美流动性进一步趋于宽松。反观中国,宏观经济处于弱复苏态势之中。与此同时,内外利差扩大背景下,热钱压境态势明显。中国货币政策如何筑堤?市场期待欣赏决策者平衡的艺术。

    外部流动性加剧将迫使中国降息?决策环境远没有那么简单。一些经济学家和机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不同观点。他们分析,一方面,国外央行降息,扩大内外利差,容易引致更多的热钱入境套利;另一方面,房地产调控,乃至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都对降息形成掣肘。此外,中国又缺乏资金外流的渠道。结合当下的国内外宏观大背景,货币政策似乎陷入了左右为难的纠结境地。

    “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冲击有加剧的倾向。国内经济内生的力量也仍然偏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告诉记者,这一时点上,应该考虑货币政策的调整和重新定位。

    如何应对>>>

    本币不降息派:降息会令房价走高,政策应稳

    本币小幅降息派:减少利差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A、中国货币政策应该以稳为主

    从当前来看,尽管外部冲击有加剧迹象,决策层采取的应对政策仍然以稳为主。4月初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季度例会就强调,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中国的货币政策应该以稳为主。”中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外部宽松意味着中国加息概率进一步减小,至于是否应该降息,需进一步观察宏观经济的走势。4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下滑至荣枯线附近的50.6,显示中国经济仍处于一个弱势复苏的态势。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4%,与全年3%左右的通胀目标值相比,尚有一定空间。

    “国外央行降息主要会给本国带来两个好处。其一,降低整个社会的资金成本;其二,货币宽松导致本币贬值,有利于出口。”本周二,日经指数大涨后,日元对美元跌破100,位于99.10上方。海通证券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降息的可能性不大。银行利率明显低于市场实际利率,热钱进入中国主要是冲着市场实际利率去的。

    中金公司则在其研究报告中称,目前房地产的投资性需求还较大,降低基准利率无疑将刺激房价进一步上升的预期。

    B、小幅降息可减少内外利差空间

    也有学者表示了不同的看法。“若4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出现一个较大幅度的回落,可考虑小幅度降息。”刘元春认为,此举可以减少内外利差空间,同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空间。

    刘元春解释称,存款利率维持在一个高位时,即使扩大利率浮动空间,效果也不太明显。若基准利率处于低位,各家银行的存款定价就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差异。渤海证券分析师黄锋在其分析报告中称,发达经济体持续大规模的量化宽松,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复苏的进程。在刘元春看来,外部宽松的流动性从两方面影响了中国。其一,人民币升值,中国出口受到影响;其二,热钱影响中国金融秩序的治理,对资产泡沫治理、影子银行的调整亦有负面影响。

    除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是另一个市场关注的货币工具。宗良则表示,后者是否调整主要因外汇占款的变化而变。一季度我国新增外汇占款1.2万亿元,刷新历史纪录。外汇占款是央行和商业银行收购外汇所形成的投放于实体经济的资金,是观察市场流动性的参照。他认为,当前,存准率应该以稳为主,货币政策更倚重公开市场操作来调节流动性。

    综合第一财经日报、新华社、人民网等

    

(责任编辑:慕玲玲)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