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农夫”风波警示标准之乱该终结了

2013年05月09日 07:37   来源:中国经济网   郑根岭

  “农夫山泉有点甜”,这句喜滋滋的广告语,最近大有被“有点烦”“有点悬”取代的味道。这段时间密集的负面报道,已经让它有点喘不过气来。5月6日,农夫山泉在北京就产品标准问题召开新闻发布会,结果遭到几名京华时报记者的抗议,发布会几乎成了辩论会。据悉,农夫山泉已向北京市中级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京华时报赔偿名誉权损失6000万元。

  农夫山泉的强烈反应,显示了一家企业对16年创业并成为“中国驰名商标”的珍惜,也包含着它对占全国1/4市场的留恋。可尽管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声称“不会为舆论暴力低头,也不会为自己的尊严失去颜面”,但京华时报对“标准”质疑却似乎难以否定。

  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歪。”试想,如果农夫山泉一切做得完美无缺,根本不会遭遇这样一场严重危机。相反,正是因为自身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才会被媒体抓住把柄——尽管并非致命弱点,却也很难说纯属冤枉委屈;尽管还没到百口莫辩的地步,可你因此而生的暴怒却难以得到多数人的理解。

  “打铁还得自身硬”。一个企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做成国内一流,殊为不易。在这个过程中,产品质量包括所依据的标准等,须臾不可掉以轻心。“高标准、严要求”这句耳熟能详的套话,其实并不空洞,反而相当实在。虽然农夫山泉辩称一些指标的“内控标准远远超过国家标准”,可媒体所说另一些指标低于相关国家标准却也是事实不容否认。

  因此,在质量标准上的丢丑露怯,对大企业同样是硬伤大忌。从一定意义上讲,那些拥有缺陷并且迟迟不能改正的品牌,实际上很难算得上是大品牌。

  浏览近期及历年关于农夫山泉的负面报道,发现回应不及时、回应不当甚至不回应的例子并不鲜见。其实,农夫山泉如果足够硬气,每当危机袭来时,都应该直面应对。比如让媒体记者亲临传说中受到环境污染的取水点,以正视听。

  已经有不少媒体注意并议论瓶装水行业相关标准多而乱的问题,因此,相关职能部门需要尽快梳理出台权威一统的质量标准。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无疑会加速这一进程。这也就意味着,对这家企业而言的“坏事”,很可能变成整个行业规范化的一件好事,最终对农夫山泉自身也会成为好事一桩。

  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无疑也给其他饮用水甚至其他饮料、其他商品生产者提了个醒:在质量标准上决不能含糊和掉以轻心。媒体对此事件的报道,社会大众的关注,其实也是对食品安全的热切呼唤。

  (摘编自5月8日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魏京婷)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