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食品安全不只是亡羊补牢

2013年05月09日 07:52   来源:解放日报   陈玺撼

  近期有市民举报的周浦万达广场品尚豆捞坊采购并销售“掺假羊肉”一事,让申城的火锅爱好者和从业人员人人自危,因为凭借制假分子的“高超”技艺,即使是老饕也无法断言筷子彼端的究竟是不是块正宗羊肉。为此,上海监管部门正在对 “掺假羊肉”的批发销售环节开展排查,借助DNA技术全城追查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或涉嫌欺诈消费者的漏网之鱼。

  借助先进的检验技术让违法分子曝光固然大快人心,但追溯整个事件的源头,却让人担心。如果没有举报,绝大多数消费者还蒙在鼓里,而监管部门事先也未掌握有关情况,事发后才开始“亡羊补牢”,一来违法分子有了应付监管的喘息之机,二来监管部门又给公众留下了“失察”的坏印象。纵观近年不少食品问题事件,监管部门时常扮演“救火队员”,哪里出了问题才忙着组织力量去清查、检验。虽然大多数违法分子都得到了及时查处,但这种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监管模式只是治标,却无法治本。

  以“掺假羊肉”一案为例,就算打掉了一批黑心商贩,但只要“混合肉卷”这种产业继续存在,“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仍可能继续暗流涌动。在监管部门“发现”前,其实“混合肉卷”早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这种产业的形成是为了迎合消费者要求物美价廉的心态,更主要的原因则在于暴利:掺杂其他禽畜肉的“羊肉卷”,成本只有纯羊肉卷的一半甚至更低。在租金、人力、食材等成本日趋上涨的背景下,一些火锅店就会铤而走险,靠欺瞒消费者谋利,而看到商机的上游生产商和批发商为了进一步榨取利润,甚至有在“混合肉卷”中掺杂未经检验检疫肉制品的可能。很难想象,在利诱下,如果失于监管,这种产业会走向怎样的恶性循环,等到问题被曝光才开始补救,为时已晚。

  诚然,食品违法犯罪行为在暗处,尤其是面对一些新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相应的监管和检测检验技术客观上存在滞后。但各种客观条件的困难并不能成为监管部门放松日常监管的理由。如果早点对“混合肉卷”的生产、加工、销售、餐饮等各个环节给予重视,将事后的“定罪式检验”前移,不定期对厂家、批发市场和餐饮环节的“混合肉卷”开展质量和卫生抽检;严格要求产品在标签标识上讲诚信,一旦有藏匿、涂改产品关键信息的行为,给予令其“肉痛”的重罚……那么,“掺假羊肉”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期待相关部门尽快重建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良性土壤。


(责任编辑:魏京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