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商品期货市场的走势,用血雨腥风四个字来形容毫不为过。
4月12日开始,黄金价格跌破重要的价格支撑位1525美元。而且在接下来的第二个交易日大跌近10%,创黄金市场单日最大跌幅。有人试图用市场操纵来解释,认为这是少数机构刻意操纵的结果:他们先布局大量空头仓位,然后通过制造各种空头舆论,打压黄金价格,引起市场恐慌,再低位抄底。这实际上是“阴谋论”的一个版本,可以拿来当故事演绎,但不应该是事实的真相。黄金市场是一个众多机构和个人参与的市场,单一机构不可能操纵市场。
就在黄金市场惊魂未定之际,4月22日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期铜价格跌破5万人民币/吨,该价格是2009年来形成的沪铜价格支撑位。同时破位的还有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橡胶价格、国际石油价格及白银价格。
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上述一系列商品价格出现破位走势?从时间上看,4月12日国际上并没有发生什么利空黄金的消息,美元指数也十分平稳(黄金一般与美元指数是逆相关关系)。但4月15日是中国公布宏观经济数据的日子,公布了低于市场预期的数据。这不禁让人产生怀疑,难道是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提前泄露?笔者认为这应该不是巧合。
如果说季度数据低于预期会对市场产生冲击的话,也只是短期的冲击,不会对市场产生如此强烈的震感。笔者认为,真正让市场紧张的是政府面对低于预期的数据的态度。
就在4月15日公布数据之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召集专家对经济形势进行分析,从会后公布的信息看,主要基调是要“释放改革红利”,换句话说不希望再走“倚重投资拉动”的老路。
结合最近金融监管部门的工作,银监会先后发文对影子银行、平台贷款进行整治,证监会又掀起了对债券市场的监管风暴,这些行为表明,新一届政府正致力于调整经济结构,重点在化解金融风险上做文章,而不是简单地通过扩大信贷和投资来掩盖已经存在的矛盾。
国际社会应该关注到了这样的动向,三大评级机构先后对中国的潜在金融风险进行了提示,并降低了中国的评级。
中国经济结构的问题是什么?潜在的金融风险何在?答案都与房地产有关。笔者注意到最新一期的《证券市场周刊》上刊登了一篇文章《房地产泡沫之殇》,该文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风险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无需笔者在此赘述。
从数据看,中国当前的房地产状况及宏观经济状况具备了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亚洲“四小龙”的一切特点,一旦美国经济复苏,美联储加息,资金回流美国,则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危矣。我们必须争取时间,赶在美国经济复苏前解决自己的问题,否则只能被动等待危机的爆发。
1993年开始的宏观调控,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基用三年时间平息了房地产泡沫危机和局部金融危机,使得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能够从容应对。相信这些治理国家的经验现在会再次派上用场。
简言之,我们应该牺牲短期的经济增长,以巨大的勇气推动各项改革,并以巨大的勇气使房地产泡沫软着陆。
从2001年开始的全球商品价格大牛市的最主要基础就是中国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的快速扩张,中国政府要控制房地产泡沫的继续膨胀就意味着这个游戏要暂停,商品市场的十年大牛市结束了。
当然,股市也将进入大熊市。A股市场大多数上市公司与投资周期有关,银行、地产、钢铁、建材、工程机械、化工、有色金属、煤炭等这些强周期类股票占股票总市值的比重超过了80%,只要投资出现下滑,则上市公司的业绩下滑将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