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逾三成定增股溢价完成认购

2013年05月08日 09:54   来源:中国证券报   

  IPO迟迟未能开闸,但监管层对于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则显示出相对宽松的态度。3月份至今,证监会已下发29份放行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核准批文,而1-2月的批文下发总量不过13份。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通过发审委审核通过(包括拿到证监会批文),但尚未实施再融资增发的案例共计68起,合计募资总量高达910.2亿元。然而,上述融资需求恐怕不会成为二级市场的上涨阻力,由于资金认购踊跃,近期定增案多溢价完成,对于部分公司来说定增底价甚至可以起到对股价支撑的作用。

  创投转战定增市场

  “有××公司的定增认购份额,可有兴趣?”近期基金圈子里,对于定增股的认购标的交流无疑是一大热门话题。其中,汇添富基金无疑是本轮增发潮中最大的抢筹力量。3月份至今,汇添富基金已先后认购均胜电子、帝龙新材等7家公司的定增股,累计使用资金16.91亿元。民生加银基金则紧随其后,先后参与4家上市公司的定增案,合计投入资金12.63亿元。虽然认购金额总数不大,但财通基金也算是认购定增的积极分子,3月份至今财通基金已先后7次参与增发,认购总额为7.29亿元。从认购金额来看,公募基金仍然是定增市场的主力 ,在合计583.51亿元的定增募资之中,公募基金合计出资148.09亿元,占募资总额的25.38%。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活跃于一级市场,瞄准pre-IPO项目的PE也进入到了定增认购市场之中,成为定增市场的一股新力量。其中包括知名创投机构硅谷天堂、深创投,以及地方创投平台——常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有私募人士称,上述创投机构此前都有二级和一级半市场的投资涉猎,但受到IPO暂停的影响,拿出更多的份额参与证券投资,成为PE圈的共同选择。

  此前,PE大佬靳海涛就曾提出PE转型需“向前向后”的提法,其中,向后一说指的正是转向二级市场。

  认购踊跃

  促定增底价成股价支撑

  纵观3月份以来参与定增认购的340家机构投资者,整体浮盈两成以上;仅29家机构出现浮亏。其中,山东太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包揽旗下上市公司太阳纸业1.45亿股增发股,浮亏比例最高,公司最新收盘价为5.19元/股,较之6.9元/股的增发价,已有了24.78%的折价。相比之下,科大讯飞给予定增股东的收益则最为丰厚。公司定增价格为19.4元/股,而最新股价则高达39.89元/股,短短几十个交易日,定增股东已经收获了1倍以上的浮盈。3月份以来,完成定增的54家公司中,也只有12家公司令定增股东出现浮亏。

  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近期不少公司的定增超额完成了任务。最新完成增发的浙富股份原定的定增底价为6.45元/股,而最终以7.55元/股的发行价格足额完成增发,高于定增底价17.05%。上述54家公司中,有19家公司在增发底价之上完成定增募资,占比达35.19%。

  受此影响,二级市场对于即将完成增发的个股行情也产生乐观预期。53家已获得证监会核准的增发案中,36家公司目前的二级市场股价要高于定增价格,17家公司目前股价仍在定增底价之下。其中,中国铝业的定增方案早在3月15日就已拿到证监会批文,但其5月7日的收盘价4.07元/股已与增发底价相比有了大幅折让,其说服机构主动买套的难度不小。

  相比之下,西部建设、潮宏基、华昌化工、威远生化等公司目前二级市场股价与增发底价之间的价差不大,对于有再融资需求的上述公司来说,定增底价或将成为股价的一条隐性安全边际,对于投资者而言存在着一定的“套利”空间。


(责任编辑:刘佳)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