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因
涨价,几乎是每个景区“成本上升”时的“上上签”。而在国外,当成本上升时,大多数公益性的旅游景区都是财政给予补贴,企业捐赠赞助,用以照顾公众福利,实行低价策略,“涨价”往往是“下下策”。
有数据显示,美国黄石公园12美元的价格,仅占该国职工月收入的0.2%;而黄山180元的价格,占我国城镇居民月收入的8%左右。在国外,由于公益性使然,不少景区都象征性地收费,日本富士山等知名景点都是低票价甚至常年免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第一研究室主任刘锋说,一方面当地政府希望通过景点赚钱,一方面又想通过行政手段抑制票价。
我国不少景区名义上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但国家财政拨款严重不足,地方财政不仅没有投入维护和管理费用,反而要依靠景区门票和经营收入补充。“市场失灵”的背后又缺乏“行政干预”,部分地方政府自然积极协助“涨价”。
江西省旅游局监督管理处负责人说,国外大部分景区自然景观基本上不收门票,要收也很低,主要依赖财政投入。而在我国,这个投入各个地方都依靠门票经济,以收来抵资,景区的管理人员、维护保养、宣传促销等都靠门票收入。
据测算,景区的年度预算一般占到门票收入的50%,且主要用于行政支出,极少用于维护支出,其余上缴地方财政,涨价有时成为“人头费”。
“地方财政则是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最大受益者之一,而财政对景区的补贴和返还却极少。”刘锋说,近十几年来我国每年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上的财政补贴就只有几千万元,而地方财政很少对景区进行补贴。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