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地方财政“缺口”放大 平台贷偿还能力承压

2013年01月29日 07:00   来源: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随着今年各省市年度政府工作会议的召开,财政收支“缺口”将有进一步放大趋势。

    这对于目前存量规模庞大的平台贷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银行相关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早已债台高筑,而今年政府的投资热情却维持在较高水平。在融资方面,地方政府融资渠道逐渐收窄,监管力度明显加大,这对存量债务的偿还确实会有一定影响。

地方财政“缺口”放大

    财政收支“缺口”放大/

    地方申请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加上国家今年将选择部分行业实施营改增,同时扩大行业试点,使得全国的财政收入目标有下调趋势。

    据了解,目前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只有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厦门、深圳、广东、福建、安徽、湖北11个省市,主要在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实施,税率实施6%~11%不等,低于此前基准的17%增值税税率。

    记者了解到,近期已有湖南、江西、陕西等地将2013年的财政收入指标,分别比2012年主动下降了1个百分点,分别为12%、15%、16%。原因均与这些省份已和正在上报营业税改增值税有关。

    而北京、天津、浙江预计2013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目标分别调整为9%、12%、8%,比2012年分别下降1个、3个和0.5个百分点。安徽也将2013年的财政收入目标调整为10%,比上一年下降2个百分点。广东预计将2013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目标从10%下调到9%。

    财政部2013年1月22日公布了2012年全国财政收支情况。从数据上看,全国财政收入首次迈上了11万亿元的台阶,收入高达11.721万亿元,比2011年增加1.335万亿元,增长12.8%。然而,全国财政支出超过了12万亿元,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收支“缺口”进一步的扩大。

    “地方上税收增长目标往往会定得很高,但是实际的增收与目标的差距很大。另外,全国财政收入增速降了接近一半,用钱的地方却更多了。”北京一家券商分析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将是一个趋势,并将成为一个长期的经济现象。

    记者了解到,地方政府支出的高速增长,大多来自于对投资的热情。许多省市区为今年设定投资增速目标基本与去年增速持平或仅略作下调。青海等19个省区市将该目标设定在20%及以上,其中,新疆、甘肃、贵州和黑龙江4个省区设定在30%及以上。

    “估计地方政府收支今年的缺口比去年更大,对政府融资需求和债务偿还都会有较大影响。”上述分析师说。

    地方融资渠道收窄/

    在银监会2013年的年度工作会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被重点提及,并强调了监管层对系统性风险防范和化解。

    “银行都一直在清理平台贷,降低规模。今年不仅会注意对地方政府的贷款风险,也很可能会承受非常大的地方政府融资压力。”一家股份制银行信贷部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他认为,商业银行在对平台贷清理之后,目前系统性风险爆发可能性还是很小的。对于存在风险的项目,银行也已和地方政府进行了谈判,采取了包括补充抵押物等措施。“最大的担心在于地方财政收入会不会明显减少,进而影响到债务的偿还或担保。”

    上述银行人士还表示,“银行对地方政府的融资目前已控制得很严了,‘借新还旧’和‘债务展期’如今也有难度。”

    同时,虽然银行一直是地方政府融资的主要途径,但是资金的需求过大也逼得地方政府不断在融资渠道上去突破,而较多采用的就是信托、城投债等模式。2012年,政信类信托发行火爆,引起了监管层高度关注。

     2012年末,政信信托被意外的叫停,而原因则是担心平台贷风险转移到信托。

    东方证券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称,城投债发行放量,将成为融资平台新增融资的主要方式。而2012年城投债的净供应或超过7000亿元。

    “如果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收窄,融资更难了。那么,地方政府对平台贷的债务偿还可能也会有一定的问题。”上述银行人士表示。

    穆迪发布了最新的研究报告称,地方收入增速预期放缓,意味未来债务或进一步增加。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亦可能因地方债务增加而受影响。在地方融资平台现金流不足的情况下,主要依赖地方政府转移支付来偿还银行贷款。而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无疑将影响其对融资平台的支撑力度,进而会冲击银行的地方平台贷款的质量。

    报告还称,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0.7万亿元,相当于地方财政收入的101.4%。2012年关于此项债务的数字尚不明确,但已知道的是去年地方融资平台债券发行规模激增了70%。

(责任编辑:马欣)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