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神秘荣大折射IPO核查风云 财经印务现袖里乾坤

2013年04月25日 10:03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号称“券商之家”的北京荣大财经印务(下称“荣大快印”),是一个神秘所在。

  它只是一家普通的快印店,但它又不仅仅是一家快印店:它是“中国资本市场风向标”,它掌控中国拟IPO企业申报材料打印业务的90%……它,见证着一拨拨资本追梦人的故事,自身也在转动着财富魔方。

  3月底,历时近3个月的IPO财务专项核查工作自查部分将接近尾声。“大限”将至,拟IPO公司和中介机构人员拥入北京,在承揽制作自查报告材料的荣大快印,驻扎了数不清的“跑会”人士。

  “对于大部分投行人员而言,这是近几年来最忙碌的一个春季。他们奔波的身影,正淹没在高铁、机场、大巴车的匆匆人流中。”一家老牌券商的北京投行部负责人对记者感慨道。

  总部如常 分部搬走

  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19号富凯大厦,是中国证监会所在地。从这里发出的一纸纸批文,动辄牵扯亿万资金。而距证监会不足3公里的这家“路边的打印店”,也聚焦着越来越多的目光。

  在荣大快印官网,公司这样自我介绍:北京荣大伟业商贸有限公司(简称“荣大集团”),是一家专业从事财经印务图文制作的公司,主要客户群为券商、银行、基金、律所、上市或拟上市公司等相关金融领域的客户。在业界,荣大快印的口碑和专业性受到广泛认可。

  网站同时显示,北京有两家店,分别在西直门南小街和木樨地。此外,在深圳等地设有分公司。

  21日下午3点,记者来到荣大快印总部所在地―――西城区西直门内小南街66号金灿酒店,但并未看到任何与荣大快印相关的标识。酒店大厅的休息区,几个西装革履的人士在闲聊,看不出任何异样。

  而在距该酒店几步之遥的麦当劳快餐店里,偶有两三个人打开手提电脑看看资料,掏出手机询问报价等事宜;也有人会在聊天时,从某家券商的年会桌数递减谈到裁员规模扩大,包罗了券商各方面的趣闻。不过在喝完一杯咖啡之后,他们都匆匆起身,回到酒店。

  晚上8点,记者来到地铁一号线木樨地B站口,找到了荣大快印官网上所说的木樨地店址,也就是此前一直被中国投行保荐人圈子口口相传的地方。

  这是一座四层小楼,藏身于居民区之中,被一家叫“粥立方”的小店和“金泰之家”的连锁酒店夹在中间。“荣大伟业”的牌子悬挂在墙上,但是这个昔日灯火通明的四层小楼却一片漆黑,大门紧闭。

  金泰之家的员工告诉记者,“快印店搬走很久了。以前这个时间段,我们的客房都是满员的,现在经常会有空房。”

  事实上,木樨地店的办公场所比目前的所在地宽敞,前者是租了整个四层楼,现在只租了金灿酒店两层楼(三楼和四楼),而长期使用的办公地点只有三楼。记者初步观察得出的结论是:IPO太久没有开闸,已多少影响到了生意。

  百叶窗后的忙碌身影

  21日晚上10点,记者“化身”为企业人士再次来到金灿酒店,前台表示客房已满,并透露说,荣大快印在酒店三楼和四楼办公。“荣大快印去年8月份就陆续搬到我们酒店办公了,木樨地那边已经停止营业。”

  在荣大快印的电梯间里,记者看到,电梯内张贴的宣传海报的酒店外景上,有券商之家和荣大集团的标志,但在酒店门外,这些标识已然不见。

  记者先到了四楼,随便推开一间房门,就会看到屋子里有多张办公桌拼在一起,上面除了堆满厚厚的资料和几台手提电脑之外,就是一次性快餐的盒子和塑料袋,周围是几张小凳子,凌乱不堪。

  酒店的过道并不宽敞,难以容下两人并行。下到三楼,人们的脚步声、房间内的交谈声、纸张的打印声,便声声入耳。

  补充年报及财务自查的文件打印工作,正在一间间独立房间内“秘密”进行。一排电脑则安置在较隐秘的角落,双向的显示器可供客户看到调整后的内容。工作人员正在交谈,没有丝毫的倦意。

  走出酒店时已近深夜,记者看到,一个8人的队伍拎着电脑和标有“荣大快印”的袋子走出酒店,互道晚安。回头望去,酒店的三楼灯光正亮,而四楼的每一扇窗户都放下了百叶窗,遮住了里面人们忙碌的身影。

  “金融行业向来注重保密性,券商申报的材料中更有商业机密等。因此,财经印务公司这种场所,外人很难进入。”在探访荣大快印之前,山东一家排队企业的证券事务代表孔星曾告诉记者,在荣大快印,内设多个单间,每家公司打印时都会与其他隔离,有专人服务。24小时营业,对于排版、格式等错误,打印员一眼就能看出,并可立即纠正。

  连夜赶制

  22日早上7点,在四楼的一间办公室里,一名券商人士告诉记者:“昨天一直忙到凌晨,才睡了不到一个小时,现在连牙都没刷就又要开始工作了。”

  这个时间的四楼比较安静,只有个别房间内传来讨论的声音。而在三楼,已经有人坐在电脑前,准备进入工作状态了。

  提到对企业的自查,上述券商人士表示,“我们当然对拟上市的企业有信心,没有信心的话,我们也就不用如此大费周章了。”

  一家企业的项目负责人周凯告诉记者,“我们也不是到那里现场准备材料。需要提交的内容我们早就准备好了,但是打印之后还会有调整和修改,是一个进行最后确认的过程。”

  他对荣大快印的印象极为深刻,“也是我们的券商推荐我们过来的,房间会由他们订好。上次去的还是木樨地那边,过道里全是人,只要你拿着两张纸在那里看,没人分得清你是券商还是做什么的。”

  “企业中介跑断肠,千里迢迢进京忙。”深圳某投行人士张臻对记者说道,数百个排队企业均要制作自查报告材料,每份材料少说也有几百页甚至上千页,现场需要校稿、排版,还要在相近的时间点同时赶出来。

  处处警觉

  值得一提的是,券商工作人员的警惕性非常高,稍做交谈就会开始核实对方的身份。一名保荐人说,“最近有一些记者来暗访,前天我还碰上一个,但是我们现在都很忙,又有什么好说呢?现在自查的任务又这么重,我们有纪律,不能接受采访。”

  不仅仅是券商,荣大快印的工作人员也密切关注着每一个进出电梯的人,询问他们的来意。当记者再次经过荣大快印的前台等电梯下楼时,听到了两名前台工作人员的私语:“咦,这个人是什么时候进来的?你有没有注意到?”

  22日早,记者刚到金灿酒店四楼时,正碰上一名酒店经理给6个保洁员发了一张清单,上面列满了注意事项。她还三令五申地强调:“最近来的记者很多,你们不要接受任何采访。一旦看见有人员拍照,也要马上制止。”

  当记者离开大堂时,看见那个经理还在嘱咐酒店前台:“要问一下每个人进来做什么的。”说话间,记者正好走到了这名经理面前,在与她微笑对视之后,对方狐疑的目光清晰可见。

  独揽细分市场盛宴

  正在轮候过审的拟上市企业尚在忐忑上市前景,但承印相关资料的荣大快印不用担心,因为其是这个产业链的稳定受益者―――虽然看上去貌不惊人,但凭借对送审材料规范格式的熟悉及逐渐积累的项目经验,荣大快印垄断了中国拟上市公司申报材料打印业务的近九成。

  其业务规模到底有多大?记者曾通过各种方式预约采访,但均被对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有券商人士透露,一份申报材料,从最初提交项目申报书到最终过会,其间反复六七次,打印费用在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按此计算,如果每年承揽几百个拟上市公司项目,其“产值”就将以数千万元计。

  不同于普通的印刷业务,在几百页上市材料送审的前一分钟,可能都需要在细节处进行调整更正。最后一刻才打印的特点及交易业务的重要性,决定了财经印刷企业不仅需要24小时随时待命,对各类审核材料的规范格式心中有数,也要具备高度保密及安全性,因此“有经验”及“忙中不出错”是其行业壁垒。荣大快印也正是凭借这两点,独揽细分市场的盛宴。据记者了解,荣大快印的利润率或在40%以上。

  在丰厚利润的诱惑下,转投该领域的传统印刷企业在增多,北京“时美快印”等财经印务公司,也已在乘势而起。

  然而,与资本市场共振,注定了财经印刷业的盈利具有强周期特点。资本市场转向,如IPO骤减甚至停发时,其也将成为直接受害者。除了高额的店铺租金、机器折旧、维修等费用,整体需求的下降亦将加剧行业竞争。荣大快印木樨地店日前低调迁址,似乎也透露出这般信号。

  (因IPO行业的保密性及应当事人要求,文中“孔星”与“周凯”皆为化名)

  采访后记

  后续监管亟待加力

  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曾表示,IPO财务自查将在3月31日前基本完成,然后要进行核查,此后才会考虑启动IPO。

  在分析人士看来,此次财务核查不仅给了一批IPO有瑕疵的企业主动撤材料的机会,也将为新股发行“开闸放水”打通关节。同时,IPO即将重启的担忧近日重新被提及,有机构甚至预言,IPO的发行提前将是大概率事件,时间点最快或在清明节前后。

  “证监会主席完成新老交替,带来了新变数。我们听闻,目前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核查已有所放松。”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多名市场人士将3月31日视做IPO是否启动的一个关键时间点。同时,部分在审企业对IPO重启的预期产生了变化,对是否要撤材料持观望态度。“主动撤单的企业,可能并没有市场预期的(300家)那么多。”

  “IPO财务核查,针对的仅仅是新股发行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业绩变脸问题,而且IPO财务核查不能完全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从以往绿大地、万福生科的例子来看,如果证监会专家组的审查都没看出来企业有什么问题,企业的财务自查能查出来什么?”23日,知名财经评论人皮海洲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对财务自查的忧虑。

  “因为自查就撤单的企业毕竟还是少数,最重要的是对虚假上市企业和保荐机构的惩处力度。如果制度不完善,就总会给弄虚作假者提供空间。现在对保荐人的处罚力度很大,但更像是丢车保帅的策略。应该加大对机构的监管力度,同时完善退市制度。有了后续严厉的监管,上市前的审查其实没有太大必要。”皮海洲说。


(责任编辑:刘佳)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