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为避税13岁女孩立遗嘱 近亲房产转移能否不征税

2013年04月24日 08:22   来源:人民网-市场报   晏扬

  据近日《扬子晚报》报道,南京市民老彭一家有一处祖屋,祖屋原来登记在老彭13岁女儿名下,为遵循祖训“祖屋不能落入外人之手”,老彭想把祖屋过户到刚出生的儿子名下。但打听得知,过户须缴纳高额契税,不得已,老彭决定让女儿现在就立遗嘱,将来把名下祖屋“留给”弟弟。

  13岁女孩立遗嘱,这事确实有些荒诞,其中可能不乏“重男轻女”思想作怪。但这件事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在于:至亲骨肉之间的房屋权属转移,政府为何也要从中征税?这是否合理?

  按照《契税暂行条例》,房屋权属转移(买卖、交换、赠与)属于契税征缴范围。犹记得2011年7月,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出台,不少地方税务部门据此规定,夫妻一方婚前购买的房产,结婚后若在房产证上增加另一方的名字,就须缴纳契税,这一“加名税”遭到舆论的强烈质疑。民意压力下,财政部、国税总局随后发布通告,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房屋、土地权属原归夫妻一方所有,变更为夫妻双方共有的,免征契税”,才最终平息了风波。

  夫妻之间房产转移免征契税,是基于人情世故和家庭伦理,基于同样的角度,其他所有近亲属之间的房产转移也应该免征契税。而近亲属的范围,依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民事诉讼中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即直系亲属加兄弟姐妹,都是至亲至近的人。从根本上说,近亲属之间的房产转移是公民家庭内部事务,是老百姓的私事,收税的合理性存在疑问。

  还可拿房产继承来作比较。上述新闻中,老彭之所以放弃过户而选择让女儿立遗嘱,就是因为我国没有遗产税,按照《继承法》,公民继承住房等遗产不征税。其实,近亲属之间的房产转移,与房产继承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只有时间上的差异(被继承人去世之前、之后),既然房产继承不征税,则近亲属之间房产转移也不应征税。要知道,《继承法》的效力明显高于《契税暂行条例》,后者的相关规定不应与前者相冲突。

  值得注意的是,《契税暂行条例》是1997年由国务院颁布的,当时,住房市场化改革尚未全面启动,房屋权属转移远没有现在这样普遍和复杂。无论是“加名税”风波,还是13岁女孩立遗嘱,都暴露出《契税暂行条例》难以应对新时代出现的新问题,理当因时因势予以改进。


(责任编辑:蒋诗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