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婚姻要不要算计 结婚真的是一场巧取豪夺吗

2013年04月15日 08:37   来源:兴安证券   安顿

  生活里的故事,可以正说,可以反说;生活里的故事,可以你说,可以他说;生活里的故事,有A面,有B面。把正说反说、你说他说、A面B面黏合起来,就是生活AB面……

  本期主题:结婚的考验

  “结婚是一场巧取豪夺?”

  A面

  (算计)

  一想起无限期推迟的婚礼,他的心情复杂起来。

  儿子想结婚父母都高兴

  有个场景,他一直记得。那是第一次和父母说起将要与现在的女友结婚。他选择了在去年秋天某个周末吃晚饭时说这件事。逼近30岁的他,说到终身大事,有些不好意思,尽管内心兴奋。他没直接说要结婚,而是从“近期规划”说起。他说2013年,他就到了而立之年,这个年纪还“漂”着,自己也觉得“漂不动”了……母亲微笑着听到这里,打断他,问“是不是人家催你了”?他说是啊,“人家”28岁了,过去的同学当中很多人已经“升级”当了妈妈。

  接下来的谈话变得很轻松,父母都高兴,儿子终于自己想结束“漂”着的日子。一旦“大业”完成,隔辈小天使飞进这个家庭就指日可待。

  父母结婚时也挺讲排场

  那天全家都愉快,母亲甚至回忆起当年和父亲结婚时的故事。那时的婚礼很简单,父亲家有几间平房,爷爷带着两个叔叔帮忙腾出一间,粉刷墙壁,修整门窗。按照母亲的意见,当了一辈子木匠的爷爷带着他的徒弟们做了当时最时髦的“组合家具”,奶奶请院子里家庭和睦、儿女俱全的“全福人”帮着做新被褥。这些被褥他有印象,缎子被面,红色、绿色,图案是龙凤呈祥。母亲说过,那年月能出差的人很优越,奶奶请邻居当中一位有机会出差杭州的人专门“采购”了这几条丝绸被面。因为是“丝绸”而不是貌似丝绸的“线绨”,一家人很自豪。什么都是新的,暖壶、脸盆、香皂盒、搪瓷痰盂……母亲说她当时收到了婆家给的“彩礼”,一块上海牌手表、一辆永久牌自行车、一件红色呢子大衣、一件红毛衣和一条蓝色海军呢裤子、一双黑色牛皮皮鞋。之所以强调是“牛皮”,是因为当时大多数女性穿的皮鞋是猪皮做成,牛皮和猪皮,差了档次。

  然后是婚礼。婚礼当天在大院里筵开16桌,搭大棚,邻居们礼物有轻有重,送十块钱一个红包是心意,不会被轻视,照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满嘴祝福的话;送一百元一个红包那可是“过得着”的亲友,这意味着人家拿出一个月的工资还非得是当年的“高薪阶层”才拿得出来。父亲说,那天的糖、烟、酒“不计其数”……这种排场的婚礼,在今天看来“土”,可在当时,“牛”着呢。

  一个订婚酒商讨五六回

  回忆到心花怒放,父亲及时拉回主题:“你这个事儿,想怎么办?”这句话问住了他。他自己也没个准确的想法。现代的结婚应该是怎么样的“流程”,他真不知道。最后,还是母亲英明决策:“这样吧,你去问问人家,看有什么要求,尽量按照人家的意思办,让人家满意。”

  父母是通情达理的本分人,也是疼爱儿子、能跟未来岳父母“将心比心”的厚道人。他把这个意思转告未婚妻,让她回家跟父母商量。商量的结果很快回来,说“男方父母要领着儿子上门求亲,准备好给未来儿媳妇的礼物,吃一顿订婚饭,然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细节讨论”。

  当天晚上,他回家将“反馈”一五一十告诉父母。母亲说,这是应该的,婚嫁的事情,是要咱们主动,凤求凰嘛。母亲说别的都好说,只是礼物不好准备,最好问问都需要什么。这样,他又转告未婚妻,让她回家商量。商量的结果是,“男方在订婚当日给女方三金,金戒指、金项链、金耳环,还要一个红包做见面礼,还有给女方父母茶叶和酒,岳母喝茶、岳父喝酒,订婚当日餐费男方出”。他再次回来禀告,母亲说,三金好说,“你带人家去买,买可心的,到那天我给她”,关键是这红包,给多大有规矩吗?订婚饭在哪儿吃、都谁参加?这个要问好。于是,他再次当“答应”,请未婚妻去问家长。如此反复几次,终于搞明白,“人家”父母说,订婚饭是双方和家长一起吃“一顿便饭”,“家门口的酒楼哪家都行”,至于红包大小,“看经济实力,是那么个意思就好”。

  这个过程不能不说繁琐,某天,他说了句“真麻烦”,被母亲听到。母亲劝他,一辈子就这一回,不要嫌麻烦,过去也是这样。

  终于,在“各方努力”下,两家父母见面了。之前他带着未婚妻去“菜百”,置办了三金,按照要求将金耳环换成金手链,周生生的,加起来48克,四平八稳,都是她喜欢的款式;为避免准岳父母舟车劳顿,挑选了距离他们很近的“全聚德”,名字吉利。唯一他没敢“掺和”的是准备红包,他不好意思,怎么也开不了口问母亲到底给多少钱。他觉得如果问,就像是替未来媳妇找老妈要钱,他做不出来,而且,婚事一开始操持,他就有预感,这事儿,没个几十万办不圆满。如此想来,他更三缄其口。母亲说过几个数字,他不置可否,只说“你们看吧,不用太奢侈”。最后,母亲在16888、9999、6666当中选了9999,天长地久,不多不少。征求他的意见,他说“行”。

  现在的规矩道道比较多

  见面、寒暄、送礼、吃饭,一切顺利。这次,他见识了父母特别是母亲如何“有风度”。见面当中有个环节让他感觉到尴尬,事实上他觉得母亲也有同样的感觉,只是母亲“化解”了瞬间的别扭。这个环节便是讨论谁家负责“给俩孩子准备什么”。“什么都是这俩孩子的,你家是独生子,我家除了闺女也没别人,说白了,咱们就是为他们活着。”这句话,准岳父重复了好几次。这句话拉近了两家人的距离,确定了接下来的一切将是同心同德,但同时,也流露出另一个意思,谁要是委屈我闺女,我们不答应。母亲看了他一眼,他看见母亲笑了,说“应该的”,“您两位有什么愿望,我们尽力,绝对不能窝囊孩子”。

  定好基调,后面的话就不用挡着脸说了。准岳父说,“按照现在的规矩”,房子应是男方准备,房产证上应是“俩孩子”的名字;车是女方准备,现在“他们有一辆”,“我们”再给买一辆;钻戒要有,肯定是男方买,“我们送家具和电器给俩孩子,新婚嘛”;结婚当天要有车队、有录像、有主持人,30桌差不多;选个好饭店,各家朋友送的礼钱各家自己收……他听着,越听头越大,偷偷看父母,他们倒是脸色如常,母亲竟还频频点头。准岳父抽着他孝敬的“中华”,说完他理解并消化之后的“现在的规矩”。母亲说:“您比我们懂。我们努力办好,不让孩子失望。”大人说话,没有他插嘴的份儿。

  回家路上,父亲说,分清了责任,明确了任务。他开着车,不敢插嘴。母亲说,其实也没什么,来之前就想过,可能会是这种结果。谁都知道现在买房子多少钱,那么一大笔钱拿出去,“人家”毫不费力就占一半;再买一辆车,无非是买给自家闺女,咱们儿子早有车开;他们买家具和电器,那之前的装修肯定归咱们管,然后婚礼咱们出钱他收礼金……母亲说:“儿子,你妈退休在家,落伍了,现在是这个规矩吗?你帮我打听打听。还是咱们中彩了,碰上你丈母爹这么个推销员出身的铁算盘?”

  涉及到利益爱情变了味

  经历了这次订亲,他发现,她,也变了。之前,他们相恋两年,从未正式就钱这个话题说过什么。他在网站工作,她是银行职员,两人都是普通工薪族,每个月分别拿到手七八千元,过平常日子绰绰有余。在一起的日子,你给我买礼物,我请你吃饭,年假凑在一起外出旅游,不是AA制,彼此付出也差不多。当然,恋爱不像结婚这样具体关乎柴米油盐,也不会有类似房子、汽车这样的“巨额开销”,如此自然谈不上闹矛盾。

  现在则不同。她经常带些楼盘广告给他,要求他一起去看房子。但越看越觉得“没什么可看的”——看上的都买不起,越看越觉得自己是真正的穷人。看了几次后,有一天,他们俩和他的父母一起吃饭,母亲说,不要再看了,现在买房子未必是好时机,而且,要想以后生活质量高,不能把钱都花在房子上,更不能被房贷压死。家里有一套出租的房子,在城里,两居室,虽然不大,但小两口住没问题,很舒服,上下班还方便,装修好一点当新房足矣,只是房主是“你爸”,不能过户给你们,不过我们的就是你们的。他心里觉得母亲是对的,身边那么多朋友为房贷所累,自己能有机会避免,何其幸运!但是,看见她突然间变得极为难看的脸色,他低下了头,心里说,“人家”要求买房不就是为了写上自己的名字吗?可是,他转念一想,凭什么我家出钱买房子,你一分钱都不贡献就得到至少一半……至此,结婚这件事不仅显现了复杂,甚至有了几分残酷和阴暗。

  结婚为了啥这都怎么啦

  不愉快就这样来了,母亲虽然“有风度”,但摆明了绝不允许“过户”给“俩孩子”这种事发生。她和她背后的家人虽然不正面反对,但坚守“底线”,无论多大的房子、原来属于谁,只要她的名字一天不落在房产证上一天不能结婚。她提出过,两人买房子两人还贷款,他没同意。他觉得太辛苦,房贷两个字在他心里,几乎意味着万劫不复。

  即将到来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是一年一度的婚礼高峰,他的朋友中又有两对要走红毯。想想自己,他有点儿难过。这两对都是漂在北京的外地人,白手起家,两人携手买五环外的小户型,携手省吃俭用还贷款。他不好意思问,你们的房产证上写着谁的名字。和朋友们相比,他觉得他和她作为北京人真的很优越,至少家里还能给一套免费的婚房吧?怎么到头来比这些人还算计、还难受?他的苦恼跟母亲交流过,母亲一言以蔽之:“儿子,你是不是傻啊?你不觉得你这场结婚根本不是结婚,简直就是巧取豪夺?”

  他思忖母亲的话,顿时觉得结婚这件事早已和爱情无关,一下子便觉索然无味。


(责任编辑:蒋诗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