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今年经济温和复苏态势不会改变

2013年04月12日 08:43   来源:中国证券报   管清友

  从政策推动型增长到内生性增长,这也许是今年或者未来几年,中国经济运行的新特点。笔者认为,未来几个季度经济仍然处于温和复苏的徘徊期。考虑到去年二季度7.6%的基数较低因素,今年二季度经济可能不如预期的反弹力度大。全年总体经济增速应该在8.0%左右,波动幅度比较小,温和复苏的态势不会改变。

  供给改革实现内生性增长

  中央多次强调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挤掉经济增长水分。习近平主席也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指出,“超高水平就不会保持了,也没必要保持,也不能保持,但是较高的水平还是可以保持的”,“速度再快一点,非不能也,而不为也”。可见领导人已经接受潜在经济增长下台阶的现实,并试图改变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这种思路的转变意味着领导人可能并不是特别在意短期的经济波动,不愿意在经济略有下滑时就匆忙出台刺激政策,而是希望经济能够依靠自身的调整和恢复实现内生性增长。经济略有下滑,反而是解决产能过剩,促进企业兼并重组,调整经济结构的良好契机。

  去年以来的经济反弹,属于政策推动型。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政策推动效力耗尽,新的动力没有形成阶段,宏观指标和微观数据脱节的特点进一步凸显。从政策推动型增长到内生性增长,这也许是今年或者未来几年,中国经济运行的新特点。

  实现内生性增长,需要采取切实有力的供给改革,包括财税价费联动改革、分税制的调整、国有部门(主要是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改革、农村土地确权、户籍制度改革等估计会陆续推开。但需要明确的是,这些改革都不是短期内可以完成的,因此它对经济的长期影响只能逐步显现。在短期内,由于制造业处于痛苦的转型期,制造业投资增速能维持18%已经很不错,于是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的增速就显得特别重要。但是根据以往的思路,希望政府主动去推动基建和房地产投资恐怕也不现实。

  二季度处于温和复苏徘徊期

  去年年底,按照惯常思路,很多人认为政府换届完成后,地方投资冲动必然会表现在经济增长上,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速可能会到8.1%。这种逻辑没有被颠覆,但出现一些新情况。即便考虑到去年二季度经济增速为7.6%的基数较低因素,今年二季度经济可能不如预期的反弹力度大。如果一季度经济增速在7.9%的水平,那么二季度很可能与一季度持平。全年总体经济增速应该在8.0%左右,波动幅度比较小,温和复苏的态势不会改变。这种经济态势对市场是一个挑战,缺乏弹性,机会不多。

  首先是消费下滑明显。中央的“八项规定”发布后立竿见影,高端消费、奢侈品消费、餐饮消费受到很大影响。从调研的情况来看也是如此,中低端消费甚至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再加上禽流感疫情爆发,对消费造成进一步打击。尽管这次H7N9型禽流感可能不如SARS的影响那么大,但对消费的影响还是会体现。特别是不同于2003年经济处于上行周期,当前经济非常羸弱,H7N9型禽流感的影响反而更大。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2%,全年增长13%,低于年初预期。

  其次是投资受换届、调控和监管影响较大。目前中央政府完成换届,但大部制改革还在持续,地方领导还在调整中,投资项目大规模启动还需要一段时间。对于“新国五条”的实施,除北京出台相对较严格的细则之外,各地方政府基本上按照所预期的“淡化”处理,但影响已经造成,房地产投资不会如预想的高。财政部463号文,银监会8号文、71号文对于基建投资的融资渠道产生一定约束,可能倒逼地方政府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进行多元化融资,二季度投资累计增速预计达到21.6%。当然,财政部、银监会等各项文件抑制地方政府大干快上的冲动,但是不意味着要让基建投资的增长停滞。作为“十二五”的关键一年,从经验上看,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一定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推进,而三、四季度投资可能进一步回升,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

  再次是出口可能会受到日元贬值影响。今年世界经济总体略好于去年,我国出口增速有望高于去年7.9%的水平,估计在9%左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出现缓和,尽管从塞浦路斯银行业危机来看,欧债问题难言根本性解除,但再度爆发大规模危机的可能性很小。2012年欧元区经济增速下降0.5%,估计2013年为零增长。美国经济受财政支出紧缩影响,导致复苏放缓,3月份制造业和就业数据弱于预期,但美国经济复苏的进程并没有中断。日本经济方面,日元贬值和激进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将有助于日本经济的复苏。需要关注的是,日元贬值导致韩元、东南亚国家货币竞争性贬值的可能性增大。本轮日元相对美元已贬值21.8%(1995-1998年那一轮日元贬值幅度为41.9%)。如果亚洲货币出现竞争性贬值,并且人民币汇率继续盯住美元,那么我国出口将面临巨大压力。从出口增速的走势来看,由于一季度我国出口虚高,二季度出口增速可能出现回落。进口方面,内需不旺导致进口低位增长,预计全年进口增长7.2%。


(责任编辑:魏京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