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规范银行理财 促进直接融资

2013年03月29日 08:15   来源:中国证券报   张骏超

  近期,银监会下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剑指商业银行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业务。银行理财业务将得到规范,社会融资模式也将发生重要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债券市场的直接融资依然大有作为。

  近年来,银行理财业务快速发展,不仅成为银行高息揽储的工具,也成为为实体经济输送流动性的有力手段。尽管监管部门多次出台办法规范银行理财业务,但期限错配、风险错配、透明度低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此次银监会重拳治理银行理财业务,对资金投向、业务模式都提出了十分严格的要求。

  《通知》一经发布便震动了整个金融市场,因其不仅关系到银行理财的规模与收益率水平变化,还对债券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社会融资规模与实体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预期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有:

  第一,银行理财收益率下降,债券市场需求扩大。目前,银行理财产品较高的收益水平主要通过投资信托产品、信贷资产实现,《通知》对非标准化债权资产规模的限制,不仅使原先投资这类资产的资金须向其他类别转移,同时使得银行理财维持目前的收益率水平面临较大压力。短期来看,债券市场资金投向的优先选择,而收益率水平较高的私募标准化融资产品,如定向工具、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商资产证券化等,将受到银行理财的青睐。

  第二,债券供给压力增加,低评级债券可能存在偿付风险。对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限制,使得原先通过非银行体系进行融资的企业不得不寻找新的融资途径,比如债券融资,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债券市场的供给压力。但从信用风险角度来看,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对接的恰恰是信用资质较低的企业,银行理财投向受限使得这些企业的资金链面临不利局面,企业潜在流动性风险加大,信用风险可能扩大。

  第三,银行表外融资腾挪空间受限,信贷资产证券化需求增大。一方面,银行通过理财产品将一些存在问题的信贷资产转移出表的方式受到限制,这类客户的维护压力增大;另一方面,收益率的下降使得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吸引力下降,银行利润受到挤压。未来,银行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减轻资产负债表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第四,社会融资方式趋于公开透明,实体经济面临一定冲击。对于银行理财的治理,实际上限制了表外融资规模的扩张,直接影响了长期以来倚重于非银行体系融资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企业等的流动性,实体经济受到一定冲击。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将促使社会融资方式向着更加公开、透明的方式转变,也推动一些长期以来融资困难的行业进行内部整合。

  总体来看,《通知》的发布使得银行理财面临较大的调整压力。但是,广大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和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需要一个健康稳健的银行理财市场,也需要一个具有包容性的直接融资市场,可以提供“标准化债权资产”的债券市场发展空间还十分广阔。


(责任编辑:慕玲玲)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