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预期与现实纠结 耐心挖掘结构性机会

2013年03月28日 08:13   来源:中国证券报   

  近期A股的走势异常纠结,IPO重启预期提前、经济复苏力度有限是制约市场中期进一步反弹的症结所在。但两会后改革预期红利也有所提升,一定程度上也封杀了市场大幅调整的可能。二季度市场A股仍将处消耗期,改革路径仍将成为决定A股的具体演变路径。

  预期和现实的纠结仍在持续

  3月以来周期股走势拖累大盘,主要受到经济复苏预期趋弱的影响,虽然汇丰PMI显示经济仍在复苏,但强度也确实有限,而媒体不断报道地方版的国五条调控细则需要保护刚需似乎又显示高层对于增长的呵护,过分悲观的逻辑并不成立。同时,延迟的项目陆续开工将导致水泥、玻璃、钢铁、机械等周期品的行业数据在二季度改善,因而此类品种连续调整后会有基本面和一季报的支撑,难以进一步拖累市场。因此,周期股阶段性复苏和经济数据反弹有限所形成的矛盾仍会继续缠绕市场。

  近期A股的一大特点在于热点的分散,随着前期3D打印、北斗卫星、4G建设等经济转型受益热点的退潮,短期内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领涨板块,显示存量资金依旧纠结。近期市场焦点会从经济数据转向结构调整,一旦出现某个新焦点,届时纠结的存量资金又会有了新炒作主题。例如土改、要素改革等主题性机会很有可能在某个节点成为A股的催化剂,本周国产品牌服装的逼空上涨显示存量资金对于此类题材仍保持着相当敏感度。

  关注新的政策红利

  市场对于4月IPO重启的预期升温,若IPO真的开闸,标志着由IPO暂停引发的市场红利告一段落,反弹因此终结也无可厚非。但结合近期消息面来看,即使IPO重新开闸,重复过去包装上市、大批量发行的概率也有限。从之前银河证券A+H发行到只发行H股,再到本周对于上市后业绩变脸暂停保荐券商的保荐资格等等细节,显示令A股长期走熊的上市融资体系在发生微调,这也许不会立竿见影,但至少不会重复过去简单的融资模式。若真如此,等明确时间表公布,此次再选择夺路而逃也未尝不可。按照过往的规律,通常IPO重启前市场会出现恐慌出现调整,但真正的大拐点不是在IPO重启前,而是在重启后2-3周出现的概率较大。从盈利角度和维持融资持续角度考虑,融资恢复初期A股仍会相对和谐,吸引打新资金的回流,因此投资者不必过早担心见光死的局面。

  另一个可以让市场预期的就是政策红利。两会后高层展现出两大气象,一个是反腐倡廉,另一个是新型城镇化。长期而言,体制上的微调可以衍生出更多的生产力和效益,这种根源上的细微变化会通过乘数效益逐步显现出来。更为重要的是,一旦市场的信心增强,其对于整个A股市场给予的估值忍受上限也会有所上移。新型城镇化已经证明不再是过去简单的造房运动,更侧重设施和生活指数的提升,沿着这条路径深挖,两年多以前热炒的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园林绿化等相关概念在沉寂后或迎来新的机会。

  结构型机会挖掘仍是主流

  二季度A股处于大区间拉锯的概率大,按照过往的操作节奏,规避一季报业绩地雷、改革受影响的产能过剩产业即可。除去过去一些概念炒作后,近期周期复苏的化工、农药类个股一季度业绩超预期的概率较大。通过与经销商沟通,部分农药企业在经过过去两年的去产能化后,一二季度都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部分如草甘膦等细分品种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加之一季度是相关品种的旺季,因此农药类公司可以作为阶段型配置。此外,与集约化发展路线吻合的节能建筑也可以深挖,节能和环保都是实现生活环境改善的一环,之前环保板块的大幅上涨已经兑现了上述预期,而节能建筑切合城镇化和减排两大主题,并未被资金挖掘炒作,此类题材适合提前埋伏。


(责任编辑:慕玲玲)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