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在购买金条。
多地贵金属交易所交易量增两三倍 却苦于“转正”难 处于三不管状态
春节后,广州白领小磊加入了投资金银的大军,成为了某贵金属交易所会员单位的个人客户,起步资金20万元。记者采访发现,今年以来的广州市场,新入市的投资者数量多,推动多地贵金属交易所的成交量直线上升、同比成倍增长。但除了上海黄金交易所一家“正规军”之外,现有的贵金属交易所仍未获批准,类似交易所的“转正”之路依然漫长。投资者入市炒金银,不可低估系统风险与法律风险。
春节后,多地的各大交易所、黄金投资公司,交易量直线上涨,尤以白银T+D产品的交易量最为可观。湖南南方稀贵金属交易所工作人员透露,其白银等贵金属单日成交金额均有几十亿元,是去年同期数据的2~3倍;广东省贵金属交易中心推出白银交易平台不到4个月,其日成交金额也已过亿元。
与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相比,未经国务院批准、一度“山寨”经营的各类交易所的表现尤其突出。据行业协会数据统计,天津贵金属交易所2012年的总成交量已超过了6000亿元,超越了上海黄金交易所的相关数据,跃居行业成交量的首位。
记者走访了广州的若干家贵金属投资公司了解到:虽说2012年至今,金银价格萎靡不振,新入市的投资者却是数量大增。相对于2012年初,2013年以来,多数贵金属投资公司的客户数量均有了20%~40%的增长,仍处在爆发性增长的阶段,直接推动了交易量的增长。
纠结:山寨所“转正”难
如此巨大的交易量、热切的投资需求,却难以掩饰多数交易所的“山寨”本质。2011年9月,国务院发出了38号文(即《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决定》),明文规定:“除依法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期货监管机构批准设立从事期货交易的交易场所外,任何单位一律不得以集中竞价、电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标准化合约交易。从事保险、信贷、黄金等金融产品交易的交易场所,必须经国务院相关金融管理部门批准设立。”但事实上,有“整顿”但却没有出现“停业”。而一些交易所申请国务院批准也无功而返。
记者本周走访了政府相关部门与广东省内的几家大型交易所,得知:这些交易所多是经过地方政府批准、有国企国资背景、股权清晰的大型公司,交易系统健全、规则明晰,除了没有经过国务院批准,与国家级的交易所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我们非常欢迎有人来监管,监管前首先要承认我们经营的正当性;这远比无人监管、无人问津的三不管状态要好。”面对记者问题,深圳某交易所的副总经理对记者坦言。
两原因致山寨所“转正”难
“转正”之路艰难的原因为:一是中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部门与渠道去处理该类“转正”事件,38号文中提到“国务院相关金融管理部门”并没有特指某家单位。二是审核与监管均困难重重。没有政府部门曾制定过相关的审核细则,详细规定哪类交易所可以“转正”,哪类交易所不能转正,“转正”之后,由谁来监管等。
投资者:
山寨所手续费低、服务好
记者暗访发现:除了参与上海金交所投资的市民之外,其余投资者都对38号文十分熟悉,知道自己参与的金银投资并不符合中央文件的规定。新入市的投资者陈小姐则说:“管什么山寨、正规,只要别有意敲诈我们的钱即可,服务好、手续费低最重要。”
对于上海黄金交易所,不少投资者抱怨:
1.没有服务意识。
2.手续费太高(万分之8)。
3.投诉少有回应。
4.系统经常出错。
专家:引入竞争
做差异化经营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傅晓霞认为:无论是新兴行业还是传统行业在市场经济的大势所趋下,有竞争才有服务。在欧美发达国家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交易所也远远不止一个,产品类型、交易规则可以有所区别,做差异化经营。对于中国内地市场,比较理想的发展趋势是:首先中央政府部门应健全法律法规与审核监管体制;接着可由地方政府牵线搭桥,批准并扶植一些资质优良、实力雄厚的交易所入市交易,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规范化投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