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刘士余:资本项目可兑换有望十年内完成

2013年03月19日 08:24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闫立良

  “如果未来十年内,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不发生类似本轮金融危机的逆转,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改革肯定就会在自觉和不自觉的发展当中完成。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跨境使用,未来十年内也有望完成。”这是央行副行长刘士余昨日在“首届诺贝尔奖经济学家中国峰会”上做出的预测。

  “我们当前支撑经济体系运行的主要还是靠间接融资或者银行贷款。那么,节能减排、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都可能会付出相当大的财务成本。银行或者金融业要承担未来经济结构调整一个比较大的市场化的成本。”刘士余称,经济结构的这种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下,金融体系肯定要承担财务成本。从金融业本身来讲,现在的问题是,银行贷款的持续增长已经导致了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的融资对其他实体经济产生溢出效应。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出路和办法就是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把银行的表内资产通过资产证券化转给更多的市场投资者。

  刘士余强调,银行体系的产品和资金,基本上还是围绕实体经济的发展和服务的。“我们知道中国实体经济的特点是投资驱动,也就是长期患有投资饥渴症。我担心影子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落后产能或者一些资质状况不佳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这可能会产生比较大的风险。”刘士余指出,因为影子银行的产品是横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转换之后,有可能会产生跨市场的风险。

  对于国有资本如何提高利用效率的问题,刘士余称,未来十年国有资本不应当在国有银行保持现在这样高的比例。保持这么高的比例实际上意义不是太大,对国有银行资本来讲,国有资本的资源配置效率不是很高。

  刘士余称,央行将坚定不移地推动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的改革。如果未来十年内,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不发生类似本轮金融危机的逆转,这两项改革肯定就会在自觉和不自觉的发展当中完成。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跨境使用,未来十年内也有望完成。

  “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金融安全网。中国银行业已经多元化,特别是大中小银行体系的建设已经达到初期的一定阶段,银行的层次很清楚,银行的股权也完全市场化,下一步就要增加更多的小微银行,相应的保险制度也应在未来十年完成。”刘士余称,随着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推进,迫切需要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及政府财政部门之间,真正建立起分工清晰、规则明晰、协调信息共享的机制。


(责任编辑:向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