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关注苏宁但不人云亦云 国美称尽快找出线上盈利模式

2013年03月13日 07:24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贾 丽

  苏宁和淘宝“口水仗”未停,全力转型的国美再次因为空调价格涨跌预言与老对手苏宁间接陷入“掐战”之中。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家电大佬们似乎都在高呼“我们不怕绯闻,只怕没有新闻。”

  与黄光裕一样同为潮汕人,现任国美高级副总裁李俊涛接受了《证券日报》记者专访。针对苏宁董事长张近东提出充满争议的“电商征税”,李俊涛也首次开口。“如果国家对电商征税,企业要合法经营,税收标准要合理,既要支持国家建设,也要确保企业发展。”

  管理层思变

  此次专访之前,国美刚与十六家厂商签订550万台套空调采购大单,涉及230亿元,采购规模创国美历史新高。

  李俊涛告诉记者:“我们每年空调的采购规模都过百亿元,此次订单完全可以满足今年国美线上、线下发展需求。”知情者透露,多年来李俊涛负责国美采购和运营,此次国美能够获得230亿元采购大单,就是由李俊涛一手促成。

  随着消费需求和新兴渠道的变化,国美管理层决定要“变革”。去年3月国美进行大规模组织构架调整,一度迎来十余位副总裁,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李俊涛告诉记者:“国美2013年的市场目标是单店提升5%销售额。”国美正试图通过全新的形象向外界传递其对未来企业发展的核心思考。

  经过一系列举措之后,初见成效。去年第三季度国美亏损状况开始得到改善,亏损减少至1.86亿元。李俊涛表示:“我相信,国美未来发展是可持续的,国美需要所有人的信任。”

  电商今年销售规模四十亿元

  在国美这群元老级人物来看,黄光裕的“狼性”扩张理念始终没有被抛弃过,只是这次重心被放在二级市场。

  3月5日,国美发布公告,与库巴、国美在线签订新的采购、物流、售后服务协议,以支持电商业务的快速发展。根据新的协议,国美集团将在2013年和随后两年向库巴、国美在线等提供50亿元、65亿元、80亿元的总供应量。国美电器预计,未来几年电商对国美集团总采购率将降至40%。

  李俊涛表示,2013年国美要开两百家门店。“我们有1700家店、有一千亿元的财富平台作为支撑。”

  李俊涛还告诉记者:“国美在线在电商中排名迅速上升,今年目标以空调销售为例,国美在线实现300%增长。”

  在李俊涛看来,国美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真正的重心在国美在线。他透露,国美电商预计今年销售规模30亿元—40亿元。“相关物流配套设施已经完成,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规模做大,如何将库房和电商有效的结合。目前国美在寻找逐步实现盈利的模式,只要找到了,国美电商发展速度就会非常快。”

  电商征税“需合理”

  空调价格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对于今年空调价格变化,中国两大连锁巨头观点却截然相反。国美预测2013年空调价格将下降5%,苏宁则称家用空调价格将涨10%。

  对此,李俊涛表示,市场传闻空调涨价是误导消费者的说法。今年至少有30%空调要更换为节能产品,空间巨大。“整合之后成本反而会降低,至少将留给消费者5%的空间。”

  另据国美预计,2013年一线、二线市场空调销售额将达到700亿元,同比年增长7%。

  李俊涛对国美的年度销售目标讳莫如深。但内部人士透露,在刚刚过去的国美工作会议上,国美管理层对2013年业绩目标设定为增长30%以上。

  近日,同为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苏宁,提出的“云商”构思在业内掀起轩然大波,并在内部不止一次提出要打造万亿苏宁。对于这些,李俊涛表示国美不会无动于衷。“我们要关注对手,但不人云亦云。每一个老板的每一个决策都经过深思熟虑。我们目前目标是一定要把一级、二级市场做到最强,在线上的尽快找出盈利模式,实现多渠道发展。”李俊涛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蒋诗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