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钮文新:美股新高背后的经济逻辑

2013年03月12日 08:20   来源:迈科期货   

    北京时间2013年3月5日24时,美国股市的这个60年大顶终于告破,收盘终报14253.77点。这实际宣告了美国在金融危机过程中一直强力吸引全球资本的努力初步告捷。

    其实,2009年3月美国第一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推出之后,笔者就提出了一个观点:美国必须争夺全球资本。此后,笔者一直密切关注着这方面的动态,因为它关乎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资本流向,而且这一流向的变化将严重影响中国经济安全。

    不要以为美国人的政策不会直接针对股市。我坚信,美国的任何经济政策都在考虑将对股市构成的影响。也可以说,与股市貌似无关的政策,其实都与股市密切相关。比如,美国的QE政策名曰“扶持经济恢复增长”,但实际它直接作用于股市,而美股创出新高正是这种直接的结果。

    人们通常认为,QE会导致美元贬值,增加市场的风险偏好。当大量资金涌向股市,推高股价指数的时候,恰恰会使股票市场形成强大的资本引力,从而抵消金融危机对资本的伤害。至少从短期看,道指创出新高的泡沫,对美国经济的恢复利大于弊。

    不是吗?美国政府去年下半年出售了其对ING公司的大多数持股。如果没有股市投资情绪的高涨,美国政府是否可以完成这样的动作?

    过去一年的时间,那些在危机发生之初,不得不接受政府援助的金融大鳄,也纷纷回购自己的资产,这些钱从何而来?当然是金融市场的投资收益。

    说破了,金融危机平稳之后,美国和欧洲都在做一件事,就是用制造另一个泡沫的收益,弥补前一个泡沫的损失。而在这个过程中,顺便通过滥发货币甩掉一部分债务包袱,用储备货币通胀劫持一把弱势货币国家,使世界经济回到从前,对欧美而言何乐而不为?但残酷的是:金融危机使富国更富,穷国更穷。

    中国该怎么办?现在已经没那么简单的答案了,因为对抗欧美滥发货币的最佳时机我们已经错过了。但我们必须有办法,哪怕是亡羊补牢。

    第一,必须采取“中性偏宽”的货币政策,允许成本上涨的过程中,企业将涨高的成本传导至下游商品,换句话说,扩大CPI容忍度。此次两会政府将CPI容忍度放在3.5%,实际就有这方面的考虑。不过,不要把CPI容忍度当成刚性数据,关键时候必须因时而变。我们必须懂得货币争夺的残酷性,而货币争夺中,最为关键政策就是货币政策。

    第二,必须推高中国股市,哪怕权且使用一些“非常规手段”将滞留于央行“货币池子”中存款强行转化为投资,也要让企业有机会修复其不断恶化的财务报表。

    第三,除了金融手段之外,对企业实施减税,也是重要手段之一。

    第四,尽一切能力提高社会保障,增加居民收入,尽一切能力保住终端消费需求。

    其实,一切问题的核心都是为了保住中国的实体经济,并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避开重大的“信贷危机”风险,这对当下的中国而言,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从美国的做法当中我们必须看到,要搞市场经济,就必须特别重视股权资本市场的功能,否则经济将受到债务扩张的严重拖累。

    

(责任编辑:刘雅芳)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