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春莲
市场期待已久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终于向前迈了一大步。
3月6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两会上表示,发改委正在研究油价形成机制的改革方案。具体设想有:一是,计划将周期调短,以能够适应国际油价频繁变动;二是,准备取消“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调价的限制,按照一定的周期该调就调。
安迅思息旺能源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发改委的表态除了明确未来调价周期将缩窄到10天或更短外,还表明了未来成品油调价将常态化,因取消了固定指标。国内定价机制或将参考我国台湾地区的形式,参考每两周原油变动的幅度来适当调整国内的成品油价格。不过预计有个最高或最低的调幅限制,避免价格传导过快及舆论压力。
据了解,我国台湾地区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则是主要参照“70%迪拜+30%布伦特”石油价格,调价频率为一周一调。不过我国台湾地区同样设立缓涨机制,油价高企时只涨一半幅度。今年以来我国台湾地区已经四次上调油价,下调是第一次。而大陆地区2月25日的调整为今年以来第一次调整。
而在炼油板块一直喊亏的两大油企,在此次成品油价格改革中,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卓创资讯油品研究组指出,两大油企的原料结算是一月一次(原料也就是原油结算价格是根据国际油价的变动一月一次调整)。一月调整两次油价与之前的几个月调整一次油价,给生产企业带来的是销售价格将与成本价格的联动性更高。总的来看,定价机制此次调整对于炼厂的利润而言是温和有保障的。
中宇资讯成品油分析师高承莎则表示,调整周期缩短并去除三地变化率±4%变化的条件限制,会使国内成品油定价与国际市场更能及时对接,遏制出现“国外涨,国内跌”或者“国内涨,国外跌”的现象。
此外,新政策更能安抚在炼油亏损状态下,两大油企主营销售心态的消极性,也在国内成品油国三升国四的关键时期,给主营单位盈利板块注入强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