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业绩咨询创始人孙巍在微博中报料称:“正在为一客户做电商体验调研,惊人发现:某品牌几十件产品的京东商城客户评价几乎都是85条,评价内容也是一样!偶尔有少量2条评价,真实评价只有2.3%。”质疑京东商城的评论大部分都是假的或者是水军所为。
消费者把这种雇用网络水军点评商品,提高好评度和销售数量的行为称为“刷信用”,而在业内他们习惯称为“炒货”。
事实上,京东并不是首次被曝出炒货传闻。去年8月,正当各大网商激战正酣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旗下中国广播网经过调查发现京东商城营业额造假事件。
评价造假的理由不言而喻——利用消费者的从众心理,抓住消费者的眼球和购买欲。但露出马脚的炒作最终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究竟还有多少网商在利用炒货来吸引眼球呢?
电商专家鲁振旺此前在微博上称:“电商造假风太重,最近接连被记者问到团购和电商平台数据造假的问题,刷数据的,跟商家默契刷单的,向线下分销美化线上的,不乏超级巨无霸,说实话,证据已经都在记者们手里。从行业角度出发,呼吁净化电商环境,从真实做起!”
李国庆认为,数据造假已经成为了电商的普遍现象,因为电商行业普遍的考核标准是只要销售额够,不管毛利率多少都拿奖金。而电商重视销售额忽视毛利率的原因在于,此前不少B2C电商亏本做大销量,通过绑架投资人来获利。
在遭遇上一轮质疑时,京东CEO刘强东曾经向媒体直言:“电商数据造假是行业公开的秘密,目前中国互联网行业还是原始社会时代。”
专家认为,目前电商消费者对广告推广的依赖性大,忠诚客户数量有限,这也是电商们夸大数据的根源。国美网上商城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电商企业销售数据造假现象十分严重,以此营造出业内排名、市场份额等假象。”据了解,除了电商自行公布的数据造假之外,甚至有业内人士还爆出“电商交钱给排名”的现象,某网站发布的《中国电商B2C市场份额排名》被指含猫腻。
据统计截至2012年上半年,中国网商数量已超过8300万,网购用户超过2.14亿人。阿里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11年底,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突破15万家;电子商务服务业收入达到1200亿元。预计2015年,产业营收将突破1万亿元,支撑超过13万亿元的电子商务交易规模。
如此之大的市场,众多网商都想要从中多分得一杯羹。但显然依靠炒货这样的粗劣手段越来越难以抓住消费者的心。
正在不断走向成熟中国的网购群体必将转向,不信任或者选择性信任网商所提供的数据和评价。当这个群体不在信任这些数据的时候,网商们有能给我们拿出怎样的具有说服力的文字或图形来吸引消费者呢?
事实上,网商也在慢慢意识到炒货并不能带来长久利润。自去年6月18日之后,苏宁易购、国美网上商城等3C电商都没有公布销售数据。有关业内人士认为:“虚高销售额没有实际意义,交钱给排名的方式也只能说明电商行业过于浮躁,事实上,以虚假数据营造表面繁荣对行业发展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