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网络安全提上日程 涉密概念或掀高潮

2013年02月21日 07:47   来源:中国证券报   

网络安全提上日程 涉密概念或掀高潮

  信息化时代,网络安全问题早已成为一大待解难题,“黑客”的侵扰不仅困扰着普通民众,同时也令各国政府颇感“无奈”。昨日,央视曝出的一则中国军队遭遇境外网络攻击的消息,更高调表明了当前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对于二级市场而言,“黑客”攻击军方一方面为网络安全相关概念提供了一个炒作契机,另一方面也透露出网络安全市场未来的巨大前景,短期来看,预计从事网络加密相关业务的卫士通、立思辰、北信源、启明星辰、任子行及梅泰诺等个股将迎来一波炒作热潮。

  “黑客”入侵军方

  网络安全提上日程

  昨日,在国防部新闻事务局举行的媒体吹风会上,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表示,中国法律禁止黑客攻击等任何破坏互联网安全的行为,中国政府始终坚决打击相关犯罪活动,中国军队在接入国际互联网用户终端时遭受了大量境外攻击;而根据IP地址的显示,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攻击源来自美国。

  很显然,“黑客”对军方的攻击影响更加大,但实际上,随着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以及网购规模超万亿,普通民众遭遇互联网安全问题的范围也越来越大。

  在本月16日召开的中国互联网产业年会上,与会人士透露出我国有84.8%的网民都曾遭遇过网络信息安全事件,总人数达4.56亿。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说,当前我国互联网信息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各种“黑色产业链”屡禁不止,因而需要进一步规范互联网发展,加强对互联网的治理以及对用户信息和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360公司副总裁石晓虹在该会上也发布了《2012中国互联网安全报告》,该报告称我国有84.8%的网民遇到过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包括个人资料泄露、网购支付不安全等。在这些网民中,有77.7%的网民遭受了不同形式的损失,其中产生经济损失的占7.7%。由此可见,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绝大多数人上网直面的问题,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五年全球网络安全

  规模扩张200亿美元

  根据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2011年11月的报告,2011年全球网络安全市场的价值约为600亿美元(385亿英镑),预计在接下来的三到五年内,还会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全球行业分析师公司认为,到2017年全球网络安全市场的价值会攀升至800亿美元(513亿英镑)。汇信公司估计全球网络安全市场的价值2012年约为600亿美元(385亿英镑),并估计规模更为有限的全球网络战市场的价值为159亿美元(102亿英镑).

  近年来,中国网络安全市场的规模也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达到111.74亿元,2011年增长至135.53亿元,2012年市场规模超过了166亿元,连续三年的增长幅度都超过20%,相信未来这一市场仍可以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网络安全需求大增

  涉密概念将爆发

  目前,A股已然由指数时间切换至个股时间,各类题材股都迎来不同程度的爆发。基于资金快速及灵敏的嗅觉,预计黑客入侵军方事件将给予网络安全相关的涉“密”概念股提供一个炒作契机。

  作为市场公认的网络安全龙头股,卫士通(002268)提供全系列的密码产品、安全产品及安全系统,包括核心的加密模块和安全平台、密码产品和安全设备整机以及具备多种安全防护功能的安全系统,是目前国内以密码为核心的信息安全产品和系统的最大供应商。公司具备提供信息安全的整体解决方案,且还具备提供安全集成和工程实施服务的能力,能为用户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满足用户对信息安全的全方位需求。

  此次中国军方受到境外黑客的攻击,将给军方网络安全带来实质性的需求增长,这对相关上市公司将产生一定的利好效应。而目前从事与军方信息安全相关的公司主要有立思辰(300010),其全资子公司北京立思辰新技术有限公司拥有国家保密局颁发的“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证书”,在为政府、军队、军工及某些国有特大企业提供服务时具有较强优势。北信源(300352)的产品也广泛被应用于政府部门、军队军工企业、能源、金融等重要领域的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目前其客户端的用户数量已超过千万,管理的网络达数千个,涉及各行业上千家用户。蓝盾股份(300297)则拥有商用密码产品销售许可证、军队网络采购信息发布资格认证、涉密信息系统产品检测证书七项,以及军用信息安全产品认证证书三项。此外,启明星辰(002439)、任子行(300311)及梅泰诺(300038)等公司也都涉及网络安全业务,建议投资者适当关注。


(责任编辑:魏京婷)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