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日前在莫斯科闭幕。对于各界广泛关注的“汇率战争”问题,会后联合公报称,各国要推进市场决定的汇率体制,坚决抵制竞争性贬值,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笔者认为,通过竞争性货币贬值刺激经济或弄巧成拙。
通过货币贬值刺激经济是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核心观点。面对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局面,凯恩斯主张政府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加大货币发行量,以增加货币供给来扩大投资,刺激经济,解决就业问题。该理论对解决当时经济萧条“开了一副很有效的药方”。但该理论的缺陷在于,把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简单地归结于一个因素,就是货币的发行量,从而排除了影响经济的其他多种因素,这使其理论只能在特定经济环境约束下才能发挥效用,不可作为长期政府经济决策的理论依据。
回归到现实经济中来。2008年金融危机,将欧美日发达经济体拉入衰退的“泥潭”。为应对危机,发达经济体央行连续采取价格宽松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向市场增加货币供应量,试图通过货币贬值刺激经济,这是凯恩斯经济理论在新形势下的具体实践。但其结果是,经济增长并未有多大改观,失业率也并未有多少下降,而流动性泛滥却通过资本外流进入新兴市场经济体,从而引发新兴市场经济体价格上涨,并面临沉重的通货膨胀压力。
令人不解的是,明知通过货币贬值刺激经济这条路会越走越窄,但截至目前,发达经济体央行仍在硬着头皮往前走,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日本央行 。今年1月22日,日本央行在结束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了进一步货币宽松措施,提高通胀目标至2%,以摆脱长期通缩压力,安倍就任新首相后的“第一把火”就烧向日本经济,日本央行也宣布进一步货币宽松的宏大方案。这些政策的推出,或想让日本经济实现“二次腾飞”。日本央行表示,从2014年起“无期限”地进行101万亿日元的资产购买计划,预计2014年再增加10万亿日元。同时,日本央行还决定继续将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维持在0-0.1%的实质零利率水平。日本央行的最新举措似乎通过政策改变,发出将采取各种举措提振疲弱经济的信号。
对于欧美而言,似乎已有悔改之意,也就是刺激经济不能单纯靠货币贬值。先看欧洲央行 。六个月前,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不顾德国央行的反对,强行通过了主权债务收购计划,这是典型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举措,换言之是弱势货币政策。可是,迄今为止欧洲央行几乎没有购买什么债券,也没有对利率作出任何调整。1月10日,欧洲央行宣布,依然维持0.75%的基准利率不变。与此同时,欧元对美元汇率上涨10%,对日元汇率上涨25%。相比较而言,欧洲央行实际是在执行着强势货币政策。再看美联储 。今年1月3日美联储发布的2012年12月份货币政策制定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理事称其很可能将在今年终止QE,原因是其对金融稳定性或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感到担心。美联储正在考虑QE政策对全球以及对自身经济造成的影响,而且要视情况尽快实施退出政策。
如果从本质上寻求刺激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的路径,需要从需求、供给、经济转型以及结构性改革等多方面入手。
就欧洲而言,欧盟各成员国尤其是欧元区各成员国应坚决推进结构改革,增加竞争,降低高失业率;要继续财政改革,通过减少政府支出而非增税来减少赤字,呼吁各国让渡财政权力,建立欧洲财政联盟;要在削减公共支出的同时,鼓励私营部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欧洲央行也应在货币政策选择方面将着力点集中在经济增长上。
美国方面,短期内需要美联储在货币政策方面向房地产业倾斜,以增加房地产领域贷款需求和银行贷款供给。而中长期内,应以重振美国制造业为依托发展实体经济。可以说,当下美国政府已深刻认识到重新占领制造业创新高地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积极支持设立全美制造业创新网络和加强高等工科类院校和制造企业之间的产学研有机结合,唯有此才是振兴美国实体经济的关键,也才能让美国财政彻底改变目前“捉襟见肘”以及“债务上限”连连突破的现状,从而真正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日本方面,应认真审视以量化宽松、日元贬值为特征的“安倍经济学”对于摆脱通缩产生的正负效应,审慎推出所谓的货币宽松、扩大财政支出和刺激经济增长的计划。应坚持走“产业投资立国”的创新道路,动用大规模财政来吸引民间投资,在民间投资活动的带动下实现经济持续增长。还要考虑如何充分发挥财团机制的企业优势,克服该机制的“组团式衰落”,以综合性的财团作为依托,在全球建立自己的网络,从而担负起日本对外贸易、海外投资的重担,摆脱当下的“日本式困境”,方能实现日本经济的“二次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