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菜、称重、装袋、找钱……一大早儿,北京市昌平区东沙市场的菜贩张德泉就来到了自己的小菜店里。塑料布搭成不到10平方米的店面,堆满了大小纸箱。平日里卖菜的商贩多半已经回家,多亏了张德泉的店面,附近住户才能买到新鲜便宜的蔬菜水果。
在北京过节成了习惯
帐篷里有点冷,老张的手和嘴唇已经冻得皴裂,却并不妨碍他与妻子干活之余跟街坊四邻拉家常。来买菜的顾客进进出出,最爱问“今年又没回家呀?”而老张也只是憨厚地笑笑,并不回答。
张德泉今年45岁,2001年和妻子从河南老家来北京打工,那年恰好也是蛇年。“最开始在工地干过,后来也干过水电工,当过司机,啥都干。”两年前,他承包了这个摊位。“我们老家就是种菜的,干这个觉得亲切。”张德泉告诉记者,他和妻子已经在北京过了十几个春节。“已经习惯了。”
从凌晨忙到太阳落山
春节这几天,张德泉每天4点起床,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全副武装”,骑着三轮摩托车到批发市场批菜,早上6点多批菜回来,就地在摊位后面的小煤炉边上眯上一阵子,再帮妻子卖菜,直到太阳落山才收摊。
“除夕晚上给父母通了个电话问候,老人都盼着我们回去,不过我打算再坚守一年,攒钱在村里盖间新房。”张德泉告诉记者,春节这几天生意好,蔬菜销量是平日的两倍。“就想多赚点钱,让家里人生活好一点。”
街坊都认“老张”的菜
“老张过年好啊,我给你拜年来啦。”前来买菜的老顾客给老张拜年,“平常就在老张这儿买菜,逢年过节更离不开。”顾客刘女士告诉记者,附近的居民都知道,老张人好,菜也质优价廉。“多亏了老张在,要不菜摊都收摊过年,我们买菜多不方便呀。老张你可不能走啊,我们都认你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