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易方达银华5家基金公司迎本命年 谁能金蛇狂舞

2013年02月04日 08:06   来源: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十二年一个轮回!

  十二年前,易方达、宝盈、融通、银华、长城这5家基金公司先后诞生;十二年后,5家基金公司迎来了自己的“本命年”。十二年的发展,其结果却是大相径庭,有的已是笑傲群雄,有的却依然深陷泥沼,痼疾缠身!

  蛇年诞生的5大基金公司是否能在“本命年”金蛇狂舞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为您一一解读。

  规模

  刘晓燕“新政”一年:易方达投研风暴后规模创新高

  12年。距离2001年成立,如今已是易方达基金[微博]公司第十二个年头。与同年成立的4家基金公司相比,易方达的行业地位已不可同日而语。

  先来看一组数字。

  1911亿元。2012年易方达基金公司凭此刷新了2007年创下的公司资产管理规模新高,并将行业排名提升至第二名,大幅缩小了与行业龙头华夏基金[微博]的规模差距。

  40只基金产品。目前易方达基金产品数量已居行业首位,而其2013年野心勃勃的计划是新发30只产品。

  26位基金经理。其中2012年以来新聘任的基金经理达到12位之多,而亦有多名基金经理离开,8只基金产品经历了管理者更迭。

  2012年是易方达总经理刘晓燕上任的第一个完整年度,这是近年来易方达变动颇大的一年。规模、产品刷新历史新高已不在话下,令外界侧目的是一向投研人员稳定、流动较少的易方达去年却掀起了一场投研风暴。

  外界把这场人员调整视作 “刘晓燕新政”。但刘晓燕自己并不认可这一说法。她表示,调整投研的想法由来已久,并非她上任后才提上日程。“有些人我们觉得他不是那么适合这个岗位的,当然要动一动,这对持有人是好事,对他自己而言也可能是解脱。”刘晓燕在去年的媒体沟通会上表示,“如果现在是叶总 (叶俊英)在,他也会做这件事。”

  近几年易方达主动管理类股票产品业绩平平,易方达管理层也曾在多个场合表达了对这一成绩的不满意。

  而易方达管理层的想法是,主动型股票基金经理专人专管一只产品,对这类产品的定位是,不做规模,但要做业绩。换句话说,短期内不冀望于靠这类产品赚钱,但希望靠其赚名声。

  赚规模的责任则落在固定收益和量化指数产品身上。目前易方达的产品结构中,基本呈三分天下的局面,截至2012年末固定收益类产品850亿元,股票型产品560亿元,指数基金583亿元。去年易方达固定收益类产品大膨胀,除了新成立4只固定收益类产品外,货币基金规模也实现翻倍。

  随着金融行业混业经营渐成趋势,不少大基金公司都急于延伸触角,嘉实、华夏等基金公司都迫不及待开始设立子公司开展业务,而易方达却显得不疾不徐,并没有急于开张布点。不过,刘晓燕对于海外子公司却尤其关注,“虽然目前还处于亏损,但我坚信向海外金融市场发展是必须走的一步。”目前易方达香港子公司已取得RQFII和QFII业务资格。

  十多年发展壮大,除了管理层延续稳定外,易方达幸运的因素之一是股东结构稳定,对公司索求不高。易方达成立时的股权结构是5家机构各持有不超过25%的股权,股权结构分散,同时股东变动也很少。

  易方达被业内称作 “豪门”,这指的是其资产高,福利好。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行业排名第二的易方达是前七大基金公司中近三年向股东分红最少的一家,2011年度分红金额为7.2亿元,不到华夏基金分红的三成,甚至低过规模远不如自身的大成基金[微博]。截至2011年末,易方达基金公司总资产为45.19亿元,为基金公司中最高,超出华夏基金15.46亿元。

  2007年大牛市,易方达基金营收和利润也同时大幅增长,因此在2008年向股东分配上年度红利时较前一年翻番,从1.2亿元变为2.4亿元。2009年以来,尽管公司利润有所起伏,但易方达每年的分红却固定在2.4亿元这一数额。

  虽然近年来收入和利润均呈下降趋势,但在中大型基金公司中,易方达基金分红的比例一直属于 “温和型”。2010年度红利仅占当年净利润的30%,同行这一比例通常是50%~60%。

  并非易方达的股东没有高额分红的意愿,与易方达拥有同一股东——广发证券的广发基金[微博],近几年分红的比例并不少。唯一的区别是,持股48.33%的广发证券拥有广发基金的绝对控制权,但在易方达基金的股权架构中,没有单一大股东拥有绝对话语权。易方达共有5个股东,其中广发证券、广东粤财信托、盈峰投资控股集团各持股25%。

  股权

  宝盈基金[微博]:股权痼疾迎刃而解 三载未发今年有望破茧

  迎来十二周年的宝盈基金成为成立时间最久的小基金公司,这个尴尬的位置源自其长达多年的股权痼疾,而这一问题在今年意外迎刃而解,三年未发行产品的宝盈基金在其“本命年”有望重新出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宝盈基金一起步就比同期成立的基金公司慢很多。五家发起人股东纷争不断,致使其成立两年便出现大范围股权变动——四家股东重庆国际信托、天津信托、山东省国际信托、联合证券欲集体转让股权。在股东谋求股权转让的2003年、2004年,宝盈基金两年未发行新产品,发展几近停滞。

  最终经过一系列博弈,2004年宝盈基金股权转让落幕,衡平信托(后被中铁二局收购,更名中铁信托)和成都工业投资经营公司分别接下了49%和26%的股权。原发起人股东中只剩下外经贸信托持股25%。

  看似平稳落幕,实则暗藏祸端。

  6年后,宝盈基金的股权问题才因深圳证监局在2010年初的现场检查浮出水面。证监局一份《关于宝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场检查的反馈意见函》披露,宝盈基金大股东中铁信托实际上控制了75%的股权,成都工业投资集团只是为其代持26%的股权,以规避证监会对内资基金公司单一股东持股不得超过49%的规定。同时,监管机构要求宝盈基金公司在6个月内进行整改,整改期间,暂停对其新产品审核及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合同备案。

  然而这个问题一拖就拖了近三年。其间宝盈基金二股东成都工业投资集团曾上报主管部门希望将代持的股份转为自己持有,但被驳回。此外,大股东也曾寻求过外部机构接盘,却也最终不了了之。

  在此期间,宝盈基金被诟病已久的总经理陆金海被撤换,原长城基金副总经理汪钦在2010年8月接任总经理。然而从2010年2月至今,宝盈基金已近三年未发新产品,这在业内前所未有。

  不过如今这一问题因为政策的放宽而迎刃而解。2012年底新版《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对内资基金公司大股东控股问题进行松绑,不再限定49%的持股红线。这意味着,宝盈基金大股东中铁信托可以光明正大地将代持的股份接过来。据悉,2013年宝盈基金有望得以获准发行新产品。

  然而,除了股权遗留问题成为宝盈基金止步不前的桎梏外,公司治理问题也是一直以来困扰宝盈基金的问题。前任总经理陆金海和现任总经理汪钦均受到公司内外的非议。

  虽然无新基金可发,不过汪钦近年仍在宝盈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动作,例如全员销售、销售投研一体化。这些改革相当部分是销售导向性的,有业内人士认为,其可能因此触及了某些人的利益,公司总经理汪钦也因此受到非议。

  不过,从现实情况来看,汪钦任后的宝盈基金“止跌回升”,在各方面均出现些许转机。此前被诟病最甚的基金业绩集体垫底问题,近两年已有所改善。统计显示,宝盈旗下多只偏股型基金,宝盈资源优选、宝盈策略增长、宝盈泛沿海、宝盈鸿利在最近两年业绩基本稳定在中上游水平。

  此外,虽然未发新基金,但宝盈基金规模却也小步快跑。基金份额在2011年和2012年均出现净申购,而去年基金资产规模终于出现增长,资产规模上升38亿元,较前一年增长50%。不过,宝盈基金在行业仍排名末端,截至2012年末,公司资产管理规模114亿元,排名第46位。

  而虽然汪钦在人员任用方面受到诟病,但可以看到的是,此前宝盈基金走马灯式变换的基金经理在近年终于归于平稳,最近两年共有两名基金经理离职,同时亦补充了两名。

 


(责任编辑:王笑雨)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