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量化宽松不是美国走出危机的出路

2013年02月01日 07:07   来源:京华时报    

    到底是什么让全球量化宽松的底线一次次被突破?巨大的债务压力直接威胁着高负债国家的融资能力,当财政政策严重受限,用货币政策替代财政政策已成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模式。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五年之后,美国经济依旧脆弱。去年四季度GDP出现0.1%的萎缩,并创下2009年最差表现,正印证了美国真正走向复苏并启动新的增长之路依然十分艰难。

    当前,美国经济最大的风险还来自于“财政悬崖”的不确定性,尽管延后解决期限两个月,但“自动减赤机制”以及两党讨价还价还将增加问题的解决难度。在经济陷入停滞的境况下,美联储宣布继续维持每月400亿美元MBS和450亿美元长期国债的资产购买计划规模,并将在失业率跌至6.5%、通胀率不超过2.5%的情况下维持超低利率政策。

    在资产负债表式衰退大背景下,政策刺激只是“缓兵之计”,很难彻底逆转债务危机所带来的巨大阻力。美联储长期低利率将增加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的难度,其弱势货币倾向的汇率政策很容易加剧各国间汇率的竞争性贬值,爆发全球“货币战争”的风险非常大。

    同时,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大潮进一步推动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的趋势性回升。现在,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已经飙升至3万亿美元,基础货币规模在不断扩大,随着欧债危机的逐步缓解,全球的风险资产就可能受到刺激,流动性流向大宗商品和新兴市场,从而加剧未来全球通胀风险。

    量化宽松无法对冲债务“去杠杆化”,更不是让美国真正走向复苏的正确出路。如果美国不从根本上改变债务依赖型增长模式,调整财政收支结构,美国经济乃至全球将为此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

    □张茉楠(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雅芳)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