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记者来信:农村扶贫“空白”该咋填?

2013年01月23日 10: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李松

    记者最近在重庆武陵山、大巴山贫困地区采访时发现,不少未戴上“贫困帽”的村庄贫困程度与戴上“贫困帽”的村庄相似,甚至更落后。基层把这些村庄称为“发展滞后村”。与贫困村能享受政府扶贫开发政策不同,“发展滞后村”因未被纳入扶贫规划,政府投入相当有限,几乎成为扶贫“空白区”。

    “发展滞后村”发展主要靠农民自我积累,贫困面貌难以改善,还变相扩大了农村内部发展差距。在重庆,政府财政专项扶贫及各部门配套资金,是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发展滞后村”与贫困村之间扶贫待遇差距大:贫困村要整村脱贫发展,可获得政府规模不等的资金扶持;“发展滞后村”则因未被纳入扶贫开发规划,政府扶持很有限,有的村多年都难获得一个扶持项目。

    记者在重庆黔江区采访时发现,区里220个行政村中,有80个贫困村,另外还有约50个“发展滞后村”。黔江区沙坝乡木良村就是一个典型的“发展滞后村”,村里农民大多生活在高山峡谷地带,人均耕地仅1亩多,土质瘠薄,村民收入排名全乡末位。“沙坝乡下辖7个村,有3个贫困村。木良村虽未戴上‘贫困帽’,但公认是基础设施最差、产业发展最弱的村。”村支部书记刘谋军说,由于没有政府帮扶,村里公路全靠农民自筹资金,投工投劳修建,路宽不到2米,“晴天路飞沙、雨天一锅粥”。“吃水难”也一直没解决,夏季伏旱或冬天时,只要天晴超过20天,村民就得上山找水吃,挑水来回要走五六公里,花两个多小时。

    “与其他贫困村相比,我们村贫困程度也很深,但想要发展没政策,脱贫致富缺资金。”木良村村民何洪杰说,在相邻的贫困村万庆村,政府通过异地扶贫搬迁政策,每户补助1万多元,大多数村民已从高山搬到平坝集中居住。而木良村村民就没法享受这个好政策,常年住在高山险坡上,想搬也搬不下来。

    一些干部告诉记者,部分农村之所以会出现扶贫“空白”,一方面是受政府扶贫财力限制,贫困村额定数量有限。另一方面,是一些地方基层政府政绩压力影响了扶贫政策,一些基础发展条件很差,扶贫难度大,影响脱贫政绩的“发展滞后村”,很难被列入扶贫规划。

    采访中,不少基层干部说,扶贫“空白区”现象并非重庆一地独有,他们认为,“发展滞后村”是目前中西部偏远农村地区真正的发展“短板”,要缩小农村内部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就应提高扶贫政策可及性,将扶贫“空白区”纳入政府帮扶范围,应尽快摸清农村贫困家底,准确掌握符合条件的“发展滞后村”具体数量,在政府财力允许、可承受的前提下,按照轻重缓急,并参照现有贫困村扶贫标准,分批将这些村逐步纳入帮扶范围,提升发展条件,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

(责任编辑:刘雅芳)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