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荣信股份发债引信誉“触礁” 后续风险不容小觑

2013年01月22日 18:03   来源:中国经济网——《中国经济信息》   

  2013年的第一个交易日,荣信股份发布了《关于公开发行公司债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批复的公告》,获准发行面值为8亿元的公司债券。这对于截止2012年第三季度末总负债仅略超过16亿元的荣信股份来说,财务影响不可小觑。若以目前上市公司发债过程中约8%的票面利率计算,此次大肆举债将给该公司带来6400万元/年的利息费用压力,这大致相当于该公司2012年前三季度实现利润总额的三分之一。

  这还并非是我们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其实在荣信股份发债行为的背后,还存在颇多耐人寻味的疑点。  

  一、无奈选择发债,凸显借款信誉不佳

  通常而言,发行公司债券比银行贷款承担的利率更高,资金成本也更大,因此相比较而言银行贷款应为优选方案。也就是说,存在融资需求的公司在正常条件下应当首选银行贷款,次选公司债券。从其他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券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资产负债率已经很高,难以获得银行贷款融资,在这背后实际上是贷款资质不佳的结果;另一类则是银行贷款相对货币资金余额比例过大,难以实现到期偿付,因此选择采用公司债券来替换银行贷款,说白了就是拆东墙补西墙而已。

  反观荣信股份,三季报时资产负债率仅有42%,应当不存在无法偿付到期银行贷款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不寻求银行贷款,转而选择发行利息成本更高公司债券,便只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荣信股份在银行的借款信誉不佳、难以通过银行贷款。

  其实该公司在银行处的信誉不佳也在其财务数据方面有一定的体现,上半年短期借款平均余额为27029.78万元,同时长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平均余额合计为1280万元,则荣信股份在2012年上半年的对外借款平均金额大致为28309.78万元。然而该公司同期支出的利息费用就高达3171.07万元,由此计算年化借款利率将超过20%。

  很显然这不可能是正常条款下的银行贷款,要么是荣信股份深陷高利贷借款而难以自拔,要么就是在银行那里信誉不佳、不得不承担非常高的借款利率。总之,诡异的借款年化利率背后均凸显了该公司财务质量之低下。  

  二、应收账款堆积风险不容忽视

  导致荣信股份财务质量地下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其业务本身的真实盈利能力。根据2012年三季报显示,在实现了17287.87万元净利润的同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金额尽然为-1890.27万元,主营业务获取现金的能力非常低下。

  关键问题便出在应收账款的恶性堆积,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仅7.24亿元,而期末应收账款净值就高达14.72亿元。也就是说目前该公司的应收账款规模相当于其全年的营业收入,对应着业务回款能力极弱、财务风险很高。

  前段时间被媒体炒作得沸沸扬扬的超日太阳董事长因资金链断裂而跑路,后虽经证实并无此事,但最终仍然被下调了主体及债券信用等级,其债券和债权的持有人面临的风险不言而喻。反观荣信股份,本身业务经营难以获得正常的现金流入,大量应收账款的堆积随时面临巨额减值风险,乃至目前不得不以来发行债券来舒缓可能存在财务危机,这又怎能定性为经营正常的公司呢?

  即便我们尚不能据此判断该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金额存在问题,但至少可以下结论该公司的真实盈利质量实在不高。  

  三、订单信息存在虚假披露

  信力筑正是荣信股份旗下重要的控股子公司之一,且目前还正计划引入另一家上市公司恒大高新的增资扩股,但是针对这家子公司业务信息却存在显著地虚假披露。

  其中在2010年本年报中荣信股份披露信力筑正在当年上半年的新签订单9312万元,当期末累计未完成订单4.69亿元,而在2010年年报中却披露到全年新签订单6.48亿元,对应2010年下半年新签订单金额为5.55亿元。即便假设信力筑正在2010年下半年没有履行任何订单,到2010年末时累计未完成订单也不应该超过10.24亿元。而荣信股份2010年年报披露的此项数据却高达14.55亿元,这明显不符合逻辑。

  在随后的2011年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荣信股份2011年年报显示,信力筑正当年新签订单7.95亿元、期末累计未完成订单6.61亿元、当年实现营业收入2.84亿元,这组数据与上年末高达14.55亿元的累计未完成订单也同样不匹配,进一步印证了此前的经营数据存在造假。

  就上述问题,本刊几经周折联系到公司证券部的公先生,其对记者表示公司不接受采访。作为一家上市的公众公司,如此态度也很知道寻味。本刊将继续关注。


(责任编辑:康博)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