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祖传宝物传四代 后人拿着不知怎么卖

2013年01月06日 08:11   来源:重庆晨报   刘琳

刘先生向记者展示他收藏的宝物

 

  昨日,刘先生向记者展示他收藏的宝物。 重庆晨报记者 杨新宇 摄

  一座清代乾隆年间的玉卧观音像足有一只赶水长萝卜那么大,一座大明宣德年间的卧罗汉也有一棵卷心菜大。渝中区刘先生家电视柜上,这两件传了四代人的宝物已经当成装饰品摆了20多年,现在刘先生想把它们变现,却突然发现,咋找不到市场呢?

  以前

  老父亲病重时传宝

  67岁的老刘家住李子坝,刘家亲友对他家电视柜上的一对装饰品,早就见惯不惊了。这是两件看上去浅绿中带些通透的大件玉器,一件是观音造像,另一件是罗汉造像。最近老刘悄悄告诉家里人,这可不是一般摆着好看的东西,而是他们家传了四代的传家宝,估计都是价值连城的宝物。

  昨日,重庆晨报记者走进老刘家中,发现两款玉器的缝隙中都积满了灰尘,显得有些脏,却没有擦拭。老刘神秘地一笑,说不擦玉器上的灰是故意的,因为那是祖传的规矩。“小时候我们家在上新街,那时候这两件玉器都放在神龛上,妈妈不让我们动,上面积了灰也不许擦。”老刘回忆,等他岁数稍大些,这两件玉器又被父母卷在棉絮里,放进一只篾篓中藏了许多年。

  1986年,老刘的父亲病重时,把这两件玉器,一并传给了他。老刘的父亲说,两件玉器佛像是老刘曾爷爷辈传家的宝物,传到老刘已经是第四代。

  现在

  想变现找不到途径

  “我没有找地方藏,就放在电视柜上,大家都不知道这是值钱的东西。”老刘认定看似危险的地方其实是安全的,越是值钱的东西放在越打眼的地方越不容易引起人注意。

  实际上,果然如老刘所料,亲朋好友见了他家电视柜上的两件玉器甚少询问,连他女儿都不知道这两件东西是传家宝。

  为了证明这两件器物的价值,昨日老刘特意拿出放大镜介绍器物的底款。其中罗汉造像底部有“明宣德”字样,观音造像和黄玉罐子底部,则都有“清乾隆”字样。

  看完底款,老刘又用手电筒反复照射,两件造像都呈现出较为通透的透光现象。老刘又从家里翻出多件他收藏的和田玉手镯等玉器,示意记者注意看和田玉被手电筒照射后的透光情况和他的两件玉器是一样的。

  老刘记得十分清楚,父亲病重时一是让他妥善保存,另一方面也搞不清楚两件宝贝的具体价值。而这也成为20多年来老刘的困惑,这两件传家宝贝到底是不是真的,又有多大价值,老刘试图搞明白,但一直找不到途径。

  担心

  怕宝贝为真露财了

  老刘打听过把宝贝拿去做珠宝鉴定,但动辄几千元的鉴定费让他觉得不划算。他也想过直接捧着宝贝去古玩市场,可他参考国内同等大小的玉器拍卖价格动不动就达到数百万之巨,他十分担心,如果他的宝贝是真的,露财的风险就太大了。

  于是20多年过去了,他的传家宝还从未得到过一次相关专家的专业鉴定。老刘说,他考虑这个问题好几年了,真是找不到合适的渠道去卖,他为此很纠结。

  不光是祖传的两件玉器出售难度大,老刘收藏的另一件乾隆年间的存钱罐、明代的瓷板画还有古旧的西洋名表,现在也是出售无门。

  建议

  行家说最好别轻易卖

  昨日,重庆晨报记者受老刘的委托将他两件藏品的情况,拿到大礼堂附近的古玩市场去询问。听说藏家手里有白萝卜大小,雕刻精美并且完整的玉器,一位姓李的古玩老板立即说真伪最关键,其次是成色和年代,看不到器物本身他们无法给老刘的藏品估价。

  “但这么大件的东西,如果是真的,价值肯定不低,所以说真伪是最重要的。”李老板说,近年来民间喜欢收藏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中很多都不懂收藏,更不具备鉴别宝贝的眼光。对这些眼力有限的藏家而言,藏品是否升值不重要,只要确保藏品是真的就算成功了。

  李老板建议早点把宝贝送到相关机构去鉴定,弄清它们的价值。藏家们如果经济条件有限,可以自己多跑跑市场,多看类似藏品摸摸行情,再和自己的藏品进行比对,寻找合适的机会请行家把把眼。

  “在没有搞清藏品真实情况的时候,不要轻易出手,容易上当。藏品一日不出手,东西就还在自己手上,不存在损失。”李老板建议和老刘有同样顾虑的其他收藏爱好者们,不清楚藏品价值时不要轻易出手。


(责任编辑:蒋柠潞)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