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股市出现本轮上涨以来最大的单日调整,上周三,大盘跌幅超过5%,盘中震幅曾一度达到8%。但随后两日的震荡反弹证明单日大幅下挫并未挫伤主流投资者信心,在后半周的反弹中,主流蓝筹有色、金融等继续成为做多主力,通信、电力、钢铁等也表现良好。
在短时的过山车行情中,基金整体上丝毫未改做多倾向,在大跌中极少减仓迹象;相反,部分轻仓基金借机提高了仓位向平均水平靠拢。
股基仓位再度提升
据德圣基金研究中心7月30日仓位测算数据显示,各类以股票为主要投资方向的基金平均仓位仍有小幅上升,维持在历史高位水平。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87.67%,比前周上升1.32%;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为82.3%,相比前周上升2.02%;配置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74.28%,相比前周上升1.85%。
其他类型基金平均仓位也上升显著:转债混合基金平均仓位57.91%,相比前周上升4.17%;偏债混合基金平均仓位27.69%,相比前周上升1.43%;保本基金平均仓位26.27%,相比前周上升3.15%;债券型基金平均持有股票8.95%,下降1.24%,成为各类基金中唯一主动减仓的基金类型。
轻仓基金衔枚疾进
上周股市出现上涨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但从基金的角度看,基本上没有看到恐慌性抛售的迹象,反而不少仓位较轻的基金利用暴跌的机会大举提升仓位,向同行看齐。
上周增持最显著的都是原有仓位在40%~60%之间的轻仓基金。减持最明显的是持有少量股票的债券型基金,显示出此类基金的低风险倾向。
从具体基金来看,上周基金仓位变动基本仍延续上周格局:增仓基金占据多数,但由于仓位水平已经很高,增仓范围明显有所缩减。测算数据显示,扣除被动仓位变化后,上周129只基金主动增仓幅度超过2%,其中主动增仓5%以上的基金有38只。另一方面,减持基金数量略有扩大,减持2%以上的基金数量有42只,其中减仓5%以上基金数量有10只。
基金经理处变不惊
信诚基金研究总监胡喆表示:“短期的调整是健康的,前期大盘的上涨已经有部分透支,需要一次调整。从板块来看,前期领涨的板块已经出现滞涨现象,如金融、地产等有些上涨乏力,调整是正常的。但从目前陆续出炉的中报业绩看,经济复苏的势头依然稳健,局部甚至超出预期。”
29日大跌的原因,汇丰晋信基金总结了三点:一是工行、建行明确全年贷款增量控制目标,市场对信贷政策紧缩的担心;二是中国建筑上市,给投资者心理层面产生了一定的压力;三是技术性调整的需要。
沪深300指数盘中振幅达到8.34%,但汇丰晋信认为,盘中振幅超“8”应是有惊无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会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货币政策后半年会有微调,但不会出现根本性的紧缩变化。IPO的发行和上市并不会改变市场运行的轨迹,未来市场将会重新回归自身的运行轨迹,上升趋势仍然存在。
富国天成红利基金经理于江勇表示:“对于中国市场来说,趋势性因素的作用很大。目前,流动性仍然充裕,如果对估值因素怀有谨慎态度,从市场惯性来看,不会马上转折。因此,我对下半年的市场,仍然抱着相对乐观的态度。”
年内看高4000点
基金的乐观不仅在这次的大跌中体现,更是在近期的市场气氛中体现。基金纷纷开策略会,基金经理开始大谈股票,推荐板块,股民互传消息,气氛犹如2007年的大牛市。
基金经理的观点也越来越吸引眼球。景顺长城投资副总监杨兵兵在上周六的策略报告会上表示:“3300点根本不足为惧,我们不会减仓,仓位保持在90%左右,上证指数上4000点没悬念,未来两年再上前期高点的概率很大。”
杨兵兵表示:“今年之内,上证指数应该轻易就会突破4000点,我们坚定看多,分享经济复苏带来的收益。我们不认同泡沫出现的观点,现在只是局部估值偏高,不是主流品种。基金主要投资沪深300指数,现在沪深300的市盈率接近历史平均水平。”
对于估值,信诚优胜精选拟任基金经理黄小坚表示:“现在来看,估值水平都是静态的,但如果看动态的估值,观察到企业盈利的变化,一旦企业盈利转好,市场的估值水平就会下降。部分行业的中期业绩较差,这和经济复苏还处于局部复苏阶段有密切关系,随着经济复苏不断推进,各行业也会逐渐复苏。”
黄小坚表示,后期市场走势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资金面是否充裕;二是基本面是否向好,如果上述两方面没有变化,市场依然会继续向好。
于江勇是一直都比较有信心的一位基金经理,确定看多做多。今年初至今他一直都保持了较高的仓位。今年一季度时,于江勇买入了不少银行、地产股。周期性行业和主题类投资的股票,他也有所参与。二季报数据显示,富国天成基金在二季度调整仓位,增大了对煤炭、金融保险等领域的配置。于江勇表示:“如果说上半年是题材股的天下,下半年的投资主线则在‘复苏’,那些有着明确业绩预期的股票更值得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