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微金融频道 > 第一屏 > 公司动态 > 图文 > 正文
中经搜索

宜信荣膺“中国信用共建2011年度信用创新单位”

2012年04月25日 15:51   来源:国际商报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5日讯   4月21日—22日,“2012中国信用4.16高峰论坛暨第八届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经验交流年会”(下简称“2012中国信用4.16高峰论坛”)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主办。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章政、全国人大常委辜胜阻、全国政协委员童石军等来自各个相关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信用从业单位和新闻媒体的400余名嘉宾出席了会议。

 

宜信公司荣获“中国信用共建2011年度信用创新单位”奖

    会上,宜信公司与赤峰市人民政府、中国口岸协会等政府和机构共同荣获“中国信用共建2011年度信用创新单位”称号,宜信公司CEO助理赵卉出席颁奖典礼,并在分论坛环节中和与会专家一起就“社会诚信建设的中国模式”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众多信用领域的专家、学者针对中国未来信用体系的建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全国人大常委、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以温州为例直指信用危机的危害。他指出,温州的信用危机比高利贷更可怕,温州首先要重建信用体系,进而使得金融体系改革稳步推进。

    宜信公司总裁助理赵卉在会上呼吁提升企业的信用管理能力,建议由专业机构提供信用管理服务,对创新性信用企业能给予各方面政策倾斜和扶持。她还建议,建立全民参与的惩戒机制,对不诚信的企业予以重罚。只有这样,信用观念和思想才能会深入到企业和公民的血液当中。

    据悉,从2006年成立至今,宜信公司始终在信用的道路上摸索前行。宜信为社会上众多有信用,但缺乏实物资产的人提供信用服务、资金筹措服务。这些人中包括小微企业主、工薪阶层、贫困农户,在他们身上,信用作为一种无形资产长期受到忽视。在宜信提供的服务下,客户不需要房产或其他抵押品,只需要提供个人信用资料,如住址证明、信用报告等,即可获得相应资金。截至目前,宜信公司已经在全国50多个城市和10多个农村地区建立了协同服务网络,帮助10多万名信用人群改变生活,甚至是命运。

    赵卉指出,宜信多年来的经验表明,中国人有信用,关键在于怎样去管理信用,让这些人的信用价值释放。

(责任编辑:康博)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