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招工难”频现陕西省小微企业 用工成本是主因

2013年05月09日 10:39   来源:中国经济网   

    “雇一个人每月至少得支出1500元工钱,还不算管吃管住的费用,即使有人愿意干,得花一周时间培训使用软件、排版、设计、机械工具等,要是有魄力的年轻人,还得担心他随时要离开。”昨日,在咸宁路从事印务、喷绘、装饰等业务的店老板王女士盘算着。

    由于她经营的是小本生意,每次招到一名员工,都得充当“多面手”。王女士说,现在经营成本一年比一年高,材料费、房租、人工费等不断攀高,雇员流动太快。“干这行全凭上门生意,今年的生意淡,有时开一天门都等不到一单,所以即使有生意,也是杯水车薪,只能找亲戚朋友来临时帮忙,否则算上雇人的费用,基本白忙活了,再说工价低没人愿意干。”王女士说。距离王女士店铺不远的另一家装饰店老板是一对下岗夫妻,对于经营状况,妻子李女士说,她已经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了十几年,如今全家的生活仍靠小本生意来维持。“不像10年前,说开店自己就动手干,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谋生的胆子反而小了,原因是赔得起时间赔不起本钱,毕竟做的是小本生意呀。”看似不起眼的店铺,仅是一个小微企业的缩影。一季度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82.1亿元。

    随着陕西省小微企业经济类型多元化格局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已占据主导地位。据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今年一季度对小微工业企业调查,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82.1亿元,可比价增速9.2%,季度环比回升0.4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66.7万人在小微工业企业从业。

    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的相关人员介绍说,一季度,全省小微工业企业从业人数达66.7万人,同比增长2%,平均每个企业用工28人。用工人数的增加主要集中在食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印刷与记录媒介复制业等行业。预计下季度小微工业企业需增员工1.7万人,需求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12.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需要增加较多的员工。用工成本不断攀升成为企业面临首要困难。

    去年以来,受到物价上涨、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以及部分企业出现的“招工难”等因素影响,小微工业企业用工成本呈现持续上升态势,已经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调查中,56%的企业认为“用工成本上升快”是企业当前面临的最突出问题,较去年同期高出26个百分点。2012年一季度,陕西省小微工业企业人均薪酬同比增幅达77.8%,今年一季度小微工业企业职工工资同比再增5%,人均月工资达到2000元。小微企业“招工难”技术工人紧缺。

    在调查中,西安、宝鸡、榆林、商洛等地都反映企业招工难,特别是技术工人紧缺。有招工需求的小微企业普遍认为,现在求职者特别是年轻人更看重生活质量,求职时更加关注休假天数、技能培训及自身发展前景等综合福利待遇及生活环境,而小微企业多是在技术要求不高的传统行业里,劳动环境不理想、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到小微企业工作。加之物价上涨,生活成本增加,工人对薪酬的最低期望也逐步升高,小微企业没有能力提供相应薪酬时,员工离职率就高,更加剧了“招工难”现象的产生。原材料成本上涨导致盈利空间被挤压。

    一季度,全省小微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总额同比增长12.6%,增幅高于主营业务收入0.7个百分点;生产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40%,企业生产成本压力较大。对于基本采取以销定产、来料加工、订单式生产为主的小微工业企业来说,由于处于产业链末端,议价能力较弱,无法完全依靠提高产品价格来转嫁成本,因而导致企业盈利空间被挤压。

    市场需求的萎缩对微型企业影响更大,45%的微型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影响,受影响面比小型企业高出20个百分点。资金匮乏无法扩大再生产企业主要依靠自有资金来维持生产经营。由于缺乏资金,无法扩大再生产、上马新工艺、开发新产品,直接限制了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据调查,28.1%的企业存在“资金紧张”问题。小微工业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是多数使用租赁用地,地面附着物厂房、设备等不动产不能抵押贷款;规模小、资信低、抗风险能力弱、还贷能力差、银行惜贷情况严重;受存款准备金率高位运行及金融机构利率波动的影响,小微工业企业贷款利息负担沉重。小微企业的工业园区应营造良好环境。

    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表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招工难现象在小微企业中仍将继续存在,为此建议加大对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尤其在小微企业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统筹规划公租房、学校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为小微企业招工、留人营造良好的条件与环境。鼓励各地建立劳动力市场联盟,搭建互联共享的信息网络平台,拓宽就业渠道,规范用工行为,进而引导劳动力有序流动,树立人本意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让员工享有基本的安全保障和福利待遇,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切实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资金、用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鼓励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同时,建立长期有效的政企对话交流机制,切实帮扶小微企业实现长远发展。

    

(责任编辑:慕玲玲)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