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月1日开始,香港开始实施奶粉禁令,内地满16岁以上的公民限带1.8公斤(约两罐奶粉)可以离港。我们认为,“禁奶令”的实质还是因为内地的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国内的信任危机。
内地的奶粉尽管99%是符合质量标准的,但群众对国内奶粉符合质量标准的信心不足,所以才造成香港奶粉很多都被内地的水货客买走的情况。人民网调查:近七成网友认为内地奶粉业应反思。“新华微评”称,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政府财政收入逐年快速增加,为什么连一罐放心奶粉都造不出来?乳制品行业吸取三鹿事件教训并改进了吗?质监部门履行其义务了吗?吃别人家奶长大,中国孩子的悲哀!
我们认为,食品不安全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危害了公众的身心健康,更是对商业道德底线的公然践踏。食品安全重于泰山,建立并完善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确保厂家商家诚实守信经营已经是刻不容缓。近些年来,国家机关多次重拳出击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但仅从奶粉的角度而言,接连出拳并未换来老百姓购买奶粉的信心。为此,我们首先需要重塑公众信心,克服恐慌心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法》,让食品安全案件、质量安全案件的违法成本很高,甚至相关违法企业一旦进入黑名单,就会被永久性驱逐出这个行业。
当今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没有人管,从“田间”到“餐桌”、从养殖加工到市场流通的每一个环节都设有“重兵防守”,农业、工商、卫生、海关、质检、药监等多个部门对食品安全负有主要监管职责,但多头管理或是食品安全的硬伤。伴随着新一轮机构改革即将启动,对于食品安全的行政优化和行政改革,我们充满期待。诚然,明确职责,由一个部门来主管,并不等于其他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就可以推卸责任。此外,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历来是推动政府监督和提高监督效率不可或缺的力量,新闻媒体仍要一如既往加大监督力度。
义乌市一直高度重视企业的诚信经营,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也是从不马虎。根据我们根据监测,近些年来,义乌市食品定量检测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水平,在内地处于领先水平。这次香港事件,再一次将食品安全工作推上风口浪尖,义乌市也应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强化相关工作,使得包括食品在内的所有义乌商品品质优良、质量过关、价格合理,使得义乌重信用的美誉度传遍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