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温州信用危机带来我们的警示

2013年02月05日 11:27   来源:中国经济网   

    改革开放以后,温州经济快速发展。经过若干年的积累,温州的民间资本实力雄厚,民间的借贷活动非常活跃。近年来,在股市、楼市不再是主要投资方向的情况下,民间借贷市场成了温州游资的主要流向。然而,如今温州活跃的民间借贷,在一系列“跑路”、跳楼、崩盘事件发生之后,仿佛进入了“冬眠期”。

    如何看待近期的“温州危机”?我们认为,“温州危机”实质是“信用危机”。我们知道,温州的民营经济发展得益于民间金融,而民间金融和它的信用体系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信用体系,是建立在“熟人社会”上的信用。据悉,在这次温州民间借贷危机之前,温州人内部信用非常好,甚至不用打收条或字据就能借到数百万元乃至数千万元,但是这场风波使温州的信用降到“冰点”。温州问题从表象看,是民间金融“高利贷化”,但是其背后应是产业“空心化”,是虚拟经济背离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以致于大量资本逃离实业。可以说,产业空心化的延伸,造成了今日之恶果。

    当然,我们不应低估高利贷的危害。17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早就指出,利息是同地租一样公道、合理、符合自然要求的东西。但是高利贷具有典型的剥削性质,其利息已经远远超过马克思所云的最高境界“利润”。马克思认为,利息率的变化范围应在“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但是由于我国金融和经济体制的制约,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老大难问题。为了防止资金链面临断裂的风险,有些温州企业只好求助于高利贷,有的高利贷月息高达6分、8分之多,正所谓“不用高利贷是等死,用了高利贷是找死”。

    义乌的经济比较发达,民间资本活跃也是由来已久。我们应从温州信用危机中,得到哪些警示呢?第一,为非正规金融正名。治理高利贷的良方,就是增加资金供给主体,发展草根金融以支持草根经济,构建“门当户对”的金融体系。这次温州金融改革综合试点,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让民间资本建立中小金融机构,打破银行垄断。第二,让民间金融“阳光化”,“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接受监管,会推动民间金融的规范化发展。第三,走出地缘、血缘之上的“熟人社会”信用,重构现代“契约社会”信用体系,靠契约办事。第四,要建设金融业乃至全社会统一的征信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构建现代信用体系,加强全社会信用建设。

    温州这场民间借贷危机的实质是信用危机,而信用危机最终将会带来制度规范。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教训。

    

(责任编辑:华青剑)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