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专家评说央行"纠偏":银行应充分认识风险

2013年06月26日 14:35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六月中旬以来,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持续走高,导致银行流动性缩减,面对如此突如其来的“冲击”各金融市场都做出了巨大的反应,股市大幅下挫、银行间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一路上升、信托“危机重重”。但在短期的喧嚣过后,市场普遍认为这场“钱荒”是央行意在对银行过度扩张的信贷规模及日益膨胀的影子银行体系以警示。同时,此轮暂时性流动性紧张状况并不会持续太长时间,风险可控。

  我国金融市场存隐患 央行强力纠偏

  自雷曼倒闭以来,中国信贷总额从9万亿美元升至23万亿美元,在短短5年时间信贷占GDP比从75%上升至200%。而在银行信贷体系之外,中国的影子银行近年来也疯狂扩张。其中,规模2万亿的理财产品是银行“隐藏的第二资产负债表”,使其可以规避贷款限制,并绕开监管措施。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如果按照监管的相关规定规范操作的话,市场流动性紧张更多的其实是银行自营账户的问题,和理财是存在一定隔离的。“现在发行的理财产品大多投放到债券和货币类市场,银行之所以敢把收益率抬得那么高,是因为市场资金利率持续保持在一定的高位,这样银行承诺的收益是可以做到的。”然而,牺牲盈利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所需的资金成本是巨大的,只是应对目前市场流动性紧张的权宜之计,并不具有可持续性。

  此番流动性紧张恰恰是M2增速超过央行既定目标,因此政策纠偏导致银行间资金紧张。央行的强力纠偏基本成功,预计6月货币供应量将回落至14%至15%。

  清华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更是认为,近期银行间资金利率飙升、股市巨跌拉开了我国金融恐慌的序幕,但也催生了一揽子大幅改革的开始:1)大幅分开民间投资空间,包括创新基础设施投资方式,以此稳增长;2) 金融大整顿,在整顿的过程中注资,以此应对金融恐慌;3)地方财政大改革,形成可持续地方财政收入来源,以此解决地方债务难题。

  目前,货币市场流动性紧张已有所缓解,周一银行隔夜拆借利率降到6%,比上周的13%以上已下降很多。

  对于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出的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北京大学国际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卢峰认为:“市场低估了高层调整治理的决心,这应当是宏观调整规律再次发生作用的信号,这次有可能成为第四次治理整顿,与改革时期早先三次宏观整顿的历史有普遍一致性,又有具体特殊性。”

  结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3日发布的2013年第二季度例会相关表述来看,国家在未来的发展中宁可牺牲经济增速,也要把经济结构调整好,以促进经济的长远发展。

  专家热议存量流动性应如何管理

  而在今后,如何做好存量流动性的盘活工作,理顺金融市场的自身良性循环机制就显得格外重要。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央行盘活存量货币的政策说明目前金融业和实体经济脱节的问题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引起了决策层的重视。“对目前经济的结构性问题,金融方面将采取一些相应的处理方式。”

  刘元春进一步介绍,目前存量的问题太大,比如投融资平台和影子银行的问题,都是存量的问题。对于如何盘活存量,刘元春建议,对存量的监管进行改革,比如对影子银行的治理,对投融资平台的治理,对以往的贷款进行系列的清理,从而使资金的流动方式和流动效率有所改善。

  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认为,目前的情况反映出中国金融市场蕴藏着一定程度的风险。这些风险跟国内以前存在的一些缺陷有一定关系,应对这种情况当然是需要改革,但是改革需要一个过程。目前对这种风险可能还没有比较充分的认识,还需要在化解风险方面需要出台一些动作,而不光是在制度方面进行改革。


(责任编辑:康博)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