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老郑说汇:退出预期抬高融资成本 汇市焦点转移

2013年06月25日 07:22   来源: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郑步春

    美联储退出量宽预期使全球绝大多数债券下跌,收益率上行。在此形势下,各国政府平衡财政能力必受到挑战,进而间接影响币值。一般而言,财务状况相对脆弱且缺少转嫁能力的经济体所受影响会相对较大,其货币应更有机会走弱。美元五连阳等待新动能

    上周美联储释放了明确的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信号,美元连连反弹,迄今已出现第五根阳线。截至周一19时左右,美元指数暂报82.586点,较反弹初期的80.498点累计大升了2.59%。美债近期显著下跌,但整体可控,因收益率的上升早晚会吸引全球资本,进而限制美债收益率。此外,美元是霸权货币,在转嫁危机方面有“出色的能力”,所以该因素投资者一般应漠视。

    美元差不多已收复了5月23日调整以来半数以上失地,目前有超涨嫌疑,预计未来整固后应有望挑战前高的84.498点,除非经济形势出现较大反复。本周美国房地产市场相关数据大量公布,所以投资者暂时可重点关注此事。此外,本周即将公布的美国5月耐用品订单、6月消费者信心指数、第一季度GDP终值、6月芝加哥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都应加以关注。

    目前多数市场人士相信美联储确实提示了退出宽松政策,但也有少数机构认为,市场可能过度解读了美联储官员的言论,因此未来美国经济指标走向将十分重要。假如经济情况确实慢慢向好,那么市场很容易形成“一边倒”的预期,这种情况下美元很容易继续向上拓展空间。

    对美元来说,退出量宽政策这一题材巨大,所以即使涨了几天,也算不上什么,这种级别的利好通常会有很持久的支撑力量,可能伴随着整个美联储退出量宽进程。因此,就操作而言,持有美元的投资者不必因为短线超涨而过频地进行交易,还不如“迟钝地”一路持有。

    最近,美元可能另添一个极重要的支撑因素,这就是欧债危机有重新抬头之忧。假如这一情况进一步恶化,则美元升势将变得更加牢靠。

    欧债忧虑重燃欧元跌势未完

    希腊民主左翼党在“是否关闭国有广播电台”问题上争执了一周后,于上周五宣布退出希腊的“执政联盟”,这使得执政联盟分裂机会上升。屋漏偏逢连夜雨,另有报道称,IMF要求欧元区填补希腊30亿至40亿欧元的资金缺口,否则有可能在7月底时停止向希腊发放救助资金。

    希腊在得到欧盟等援助后,局势一直较稳,如今再陷动荡,这可能会使投资者对持有欧元感到不耐烦,上述利空将对欧元构成持续压力。

    除希腊因素外,欧洲公债收益率上升是另一压制,投资者弄不清到底是因为资金回流美国造成了欧洲公债的收益率上升,还是因为欧债危机重燃驱使资金外逃。欧洲公债收益率最近一直在升,至本周一,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近12周来首次升至5%以上,意大利10年期公债收益率也逼近5%。

    收益率上升将影响“欧债麻烦国家”财务平衡能力及成本,目前西班牙的债券发行速度已升至2003年以来最快水平,所以西班牙应是欧债危机另一忧虑。今年前四个月,西班牙净发债高达561亿欧元,创下十年来最高水平,较2007年的118亿欧元高得多。很显然,这种局面提高了西班牙首相拉霍伊兑现承诺“通过提高税收收入满足欧洲节支目标”的难度,也使得危机处于积累的状态。

    受美元走强及希腊、西班牙等因素影响,欧元连续四天下滑,周一同上时间,欧元暂报1.3106美元,四天来累计贬值2.3%。从欧元走势看,未来至少会考验1.28美元这一前期的双重底支撑。

    英镑暂受拖累仍有望上涨

    前期涨势不错的英镑追随其他非美币种下跌,周一已跌至1.5369美元,几天来最大跌幅达2.42%。英镑虽然有所调整,但整体上处于可控状态,这暗示人气未散,未来仍有望走好。

    英国公债最近也随全球债市一起杀跌,收益率显著上升,其10年期公债目前达2.49%,虽然创2011年10月31日以来的最高水平,但整体上仍可控,并不会增加多少融资成本。上周五英国政府公布的财务支出情况优于预期,这应该也为市场提供些信心。

    近两月英国经济指标不错,为英镑走势奠定了稳健的基础。最新数据显示,英国5月零售销售较4月上升2.1%,又为英国经济不断持续复苏的最新凭证。

    英镑整体情况不错,但后市仍然存在一些变数,最主要是7月份即将新上任的央行行长卡尼的政策取向,如果他倾向于再度放宽货币政策,则英镑走势会差些,否则英镑不太可能弱于其余非美货币。不过,由于美联储倾向于撤出量宽,在这样的情况下,除非经济恶化明显,英央行一般不太可能追加量宽额度,所以投资者不必过度解读新行长因素。

    本周,英国一些经济指标有可能影响英镑走势,如果情况仍较好,英镑有望展开反弹。本周二,英国6月零售销售相关数据将公布,本周四,第一季度经常账及一季度GDP终值数据也将公布,投资者宜关注。

(责任编辑:郑海斌)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