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企业捉襟见肘的日子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商务部最近的一次表态预示着,“苦日子”不会很快结束。
“煎熬着”是很多低端制造企业的生存现状。他们中的大部分平均出口利润率不足3%,今年以来,人民币已累计升值2%。
不过,在我们的采访中,也有一些企业的态度很积极。他们盼望一定程度的流动性紧缩,带来更多落后产能的淘汰。对于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优胜劣汰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
美元报价一周一调
“我们现在的美元报价,都只有一周有效期。”欧德巴斯洗车设备公司总裁徐柱告诉记者,为了规避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报价周期从原来的两个月一次、一个月一次,调整到了一周一次。由于公司的产品有技术含量,有一定议价能力,“客户可以接受我们一年两三次的上调价格。”
但是,即便是高端制造的出口企业也不敢想象,当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进入“5时代”,生意还能怎么做。
北京瑞图主要生产环保建材设备,总裁戴广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的客户是建材企业,最近整体资金流动性较差,加上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国内客户资金吃紧、付款迟缓时有发生。公司加大了对海外市场的投入,“我们的竞争对手主要是欧美企业,所以留足利润仍然有价格优势。”但戴广峰认为,如果人民币汇率继续大幅升值,这部分优势最终也会被汇率损失吞掉。
今年前4个月,中国外贸一度拿出了不错的成绩单。然而,华丽数据并没有带来乐观前景,反而成为“热钱”流入的佐证。政府随即出台文件加强外汇监管,加大跨境资金流入的难度。
5月份,外贸增速大幅下降,才被认为是当前外贸形势严峻复杂的真实反映。
6月18日,商务部明确指出,前4个月中国外贸的增长相当程度得益于去年以来实施的外贸稳定政策和部分外需市场的回暖,这些有利因素到了5月份就基本消化殆尽。人民币升值和外需不振仍然是制约出口的两大主因。
“真正好的企业不会倒”
很多外贸企业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有一些走上“迁徙”之路,有一些则开始调整自己的产业布局。一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认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今年“破六”的可能性不大,企业的自救甚至发展,仍然有时间。
对于新兴市场的探索正变得更加大胆。美的电器在海外6个国家建有7个生产基地。今年5月,美的电器的产品出现在了智利和阿根廷的展会上。美的电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策略是通过合资,实现本土化的制造和生产。
徐柱的公司也正在借助全球化的分工和布局,规避汇率、国内制造成本上升带来的风险。“比如,我们在国内生产零部件,在德国研发,商业推广在美国,通过与大客户结成合作伙伴,从卖设备,发展到卖服务。”
“经济运行的周期和起伏,企业是躲不过的。”徐柱说,自己并不希望国家再通过扩充货币量来促进经济增长。“在以前座谈时,我们这些民营企业都这样想,上一轮的4万亿受益的大多是已经失去市场竞争力的国有企业,违背了市场规律。”他认为,淘汰一些技术含量低的企业,才能让资金、资源流向该去的地方。“生存压力是很大,但是真正好的企业不会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