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重组失败 ST宏盛玩了机构一把

2013年06月24日 15:51   来源:科学时报   张学庆

    由于公司重组预案中要引入山西天然气资产,机构正是看好天然气行业的未来发展,相信如果重组成功,且公司股价相对明显低估,上涨空间很大。不过,现实离愿望相差很远。

    基金押宝ST重组,结果重组未果基金被套。

    押宝重组

    ST宏盛自5月30日恢复上市以来,截至6月18日,该股已连续11个交易日跌停。数据显示,6只基金在一季度买入ST宏盛,试图品尝重组后的胜利果实,然而在复牌后的连续跌停,令美梦破碎。

    基金一季报数据显示,有6只基金在一季度新入驻ST宏盛,分别是中欧新趋势、易方达科讯、信诚精萃成长、汇添富民营活力、浙商聚潮新思维和浙商聚潮产业成长。截至3月31日,上述基金共计持有ST宏盛1143.69万股,其中中欧新趋势持股300万股,是其第二大流通股股东;易方达科讯持有275.78万股,位列第四大流通股股东;信诚精粹成长和汇添富民营活力分别持有214.62万股、150.26万股,分列第五和第八大流通股股东。

    6只基金为何要冒风险买入ST股?原因是押宝ST股重组。

    2012年11月27日,ST宏盛和山西天然气讨论重组可行性方案。12月26日,双方公布了重大资产置换框架协议。ST宏盛拟将其拥有的莱茵达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45%股权与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太原市宏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山西田森集团物流配送有限公司持有的山西天然气合计100%的股份进行资产置换,置入资产交易价格超出置出资产交易价格的差额部分由公司发行不超过44800万股股份购买。

    ST宏盛于今年2月8日恢复上市。由于公司有重组预期,公司股价一路飙升,恢复上市首日就大涨32.72%,并且自2月18日开始,连续7个交易日涨停。一季度成交均价为14.15元,股价最高涨至17.35元,区间涨幅高达133%。

    由于公司重组预案中要引入山西天然气资产,山西天然气资产主要是山西天然气骨干网,而机构正是看好天然气行业的未来发展,预计未来几年可以保持较高的业绩增长率。相信如果重组成功,且公司股价相对明显低估,上涨空间很大。不过,现实离愿望相差很远。

    看似有板有眼的重组事项转眼黄了。4月23日,ST宏盛宣布停牌称,因为客观原因发生变化,需对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进行重新评估论证。5月22日,ST宏盛宣布终止重组,并于5月30日复牌。复牌后ST宏盛迎来的便是连续的无量跌停。在11个跌停后,假设持仓不变,6只基金整体浮亏已达到8428.93万元。

    显然,重组失败,短期之内股价跳水不可避免。多家基金公司为此进行估值调整,其中,中欧基金将价格调整为10.00元,汇添富将价格调整为10.08元,易方达将估值调整为8元,浙商将估值调整为10.08元。

    “壳费”卡壳

    那么,ST宏盛重组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第二大股东在重组遇阻前就精准减持股份,是否存在内幕交易?

    ST宏盛在终止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说明会上将主因归结为山西天然气方面的不配合。终止此次重组的具体原因是在重组合作事项的后续推进过程中,山西天然气一直没有提供任何的书面结果资料,使得在重组推进的时间要求上存在巨大的风险,致使公司开展了对该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重新评估论证。

    对此山西天然气表示,ST宏盛在邮件及短信中提及了壳费问题及股份转增事宜,这是在双方签订的框架协议之外的内容,所以予以坚决反对。山西天然气表示,这种要求有违相关法律法规,有损相关股东利益,并且公司与ST宏盛失去了继续合作的信任基础,致使双方谈判最终破裂。

    ST宏盛还调整重组预案,提出不再置出莱茵达租赁45%的股权,从而向交易对方增加发行股份,要求宏展房产和田森物流各将增加的1000万股股份转增给指定的第三方。山西天然气没有接受以上调整方案。

    有中介机构称,在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时,借壳方向壳公司的大股东或相关个人支付2~3亿元的“壳费”,基本是一项业内潜规则,一般是以财务顾问费的形式来支付。但ST宏盛向国企要“壳费”,或许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提前减持

    至于是否存在内幕交易,ST宏盛进行否认。ST宏盛公告称,截至4月19日收盘,张金成累计减持公司股份804.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张金成是在ST宏盛破产重整期间通过将其拥有的莱茵达租赁45%股权注入上市公司,从而换取ST宏盛2527万股股份,成为ST宏盛的第二大股东。张金成的精准减持是否涉嫌内幕交易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ST宏盛表示,战略投资者张金成从未参与公司此次重组,公司亦未曾以任何形式向张金成透露关于此次重大资产重组的相关消息。

    按照4月19日ST宏盛成交均价15.03元/股计算,张金成套现1.2亿元,收益不菲。

    而对于ST宏盛前董事长、董秘不正常辞职与终止重大资产重组是否存在关系的问题,ST宏盛给出的理由是在公司重组期间,公司原董事长及原董秘均因个人方面的原因辞职,前述人员辞职,属于正常的人事变动,对公司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不会构成实质性影响,也与此次重组无关。

    玄机重重

    令人惊讶的是,在此次说明会快结束时,ST宏盛董事长委托代表鲁智勇突然曝出ST宏盛资产重组曾被人绑架。

    “我们也希望能够满足投资者的需求,但是你要绑架我重组,让我成为内幕交易的制造者,对不起,我不违法。有些人想开临时股东大会,逼迫我接受某种方案,尽管通过这次重组我可以得到利益,但是威武不能屈。我提出条件,你可以不答应,这是商业谈判,很正常。”鲁智勇说。紧接着,鲁智勇又公布了一个手机号,并念了该号码曾发给其的短信内容:“交易所这边我可以加快审批速度,机构个人大户和私募持股现在和未来我的合计就有30%。”

    经查证,这一手机号码发短信要求ST宏盛加快重组以“安抚机构”的人士很可能为国金证券研究所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分析师赵乾明。这位行业分析师连续3年“新财富”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最佳分析师。国金证券公关部门人士称,赵乾明的确曾给ST宏盛发过短信,但属于券商分析师和上市公司的正常交流,其真实短信内容与鲁智勇公布的内容有出入,券商分析师更不可能绑架上市公司重组。

    鲁智勇的一番话揭开了上市公司重组的众多利益链,各种内幕交易、利益分配成为损害市场公平交易原则的“毒瘤”,市场期待监管部门狠下决心掀起进一步的整肃风暴。

    此次重组失败后,ST宏盛未来的路该如何走?ST宏盛表示,只要有合适的资源,公司不排除再次启动重组的可能,会让投资者得到应有的回报,但并不存在虚假陈述的行为,所以不会给予投资者赔偿。

    

(责任编辑:马欣)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