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产业专项资金的扶持方式对中小企业发展是否“解渴”?在市人大常委会昨日组织的中小企业座谈会上,多位与会专家认为专项资金的扶持方式效率低、欠公平,给中小企业“减税”比“发钱”更有效。
据悉,市人大常委会今年将对《深圳经济特区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条例》进行执法检查,以进一步促进我市中小企业发展。为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市人大常委会昨日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座谈,问计下一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思路。会上,政府对中小企业财政补贴的扶持方式成为焦点话题。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主任研究员周军民对此表示,由于申请专项资金程序多、手续繁,不少中小企业明明具备申请条件,但仍无法申请到专项资金,这也催生了不少靠帮助企业申请扶持资金的中介机构充当政策掮客,从中收取高额佣金。
来自市财政委的2012年度市本级专项资金工作报告中的数据也印证了周军民的观点:与全市中小企业6000多亿资金缺口相矛盾的是,2012年我市安排产业专项资金近百亿元,但执行率仅为60%,也就是说有将近40亿元的扶持资金发不出去。
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冯德崇指出,全市约有50万家中小企业,每年能申请到扶持资金的最多2000家,由于他们能摸到申请专项资金的门路,所以每年都是这些企业申请到钱。这就像政府财政撒了几把米,跑得快的企业就能享受政策福利。因此,这种扶持方式渐变成为一些企业的“特权”。
冯德崇对此建议,深圳应争取国家税制改革的支持,扶持思路由“发钱”改为“减税”,“这样所有的中小企业不用申请,也能享受到政府的‘普降甘霖’”。他进一步表示,减税并不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比如香港的税率很低,但是香港的财政收入还是非常高,原因就是低税率能培养更多的税源,对政府的财政总量有利无弊。
据悉,市人大常委会还将于今日组织部分中小企业负责人座谈,听取企业对政府落实法规政策和提供服务的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