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国际油价涨至近四月高点 成品油价格本周末可能上调

2013年06月17日 07:33   来源:广州日报   

    国际油价涨至近四月高点推高乙烯等多项工业原材料价格或传导影响PPI

    受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国际油价在最近的两周里持续上涨,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的原油期货主力合约在上周五创下近4个月以来的新高,收盘至97.85美元/桶,盘中最高达到98.25美元/桶,再度逼近百元大关。受国际油价走高影响,到本周末国内成品油价格有可能达到上调条件。值得关注的是,记者昨从广东塑料交易所发布的广塑指数获悉,国际油价逐步上涨已经影响到多项工业原材料价格,从乙烯至PP等均有上涨趋势,进而传导影响至PPI,对工业品出厂价格产生压力。

    地缘政治因素推升油价

    近期国际油价的涨势主要是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有消息称,奥巴马政府认定叙利亚政府军对反对派武装动用化学武器,因此将向叙利亚反对派提供直接的军事支持。虽然叙利亚不是重要的产油国家,但是投资者担心该国的内战可能殃及周边邻国的石油供应。

    受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NYMEX7月原油期货在上周的后三个交易日连续上涨,盘中最高达到了98.25美元/桶,为今年2月20日以来的最高水平。

    有分析师认为,今年以来国际油价波动剧烈,有资金借着地缘政治因素而炒高油价。根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公布的最近数据,截至6月11日的当周,主要由投机资金持有的非商业头寸中,多单占明显的优势。

    机构下调原油需求预估

    “实际上目前原油基本面并不支持国际油价出现大幅上涨。”卓创资讯原油分析师张斌表示。

    目前原油价格面对的最大利空在于全球经济增长乏力造成的需求增长放缓。上周全球能源机构纷纷下调原油需求增长预估。国际能源署(IEA)上周发布的月度报告称,全球经济疲弱将限制今年的石油需求增长,该机构将2013年的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估下调5000桶至78.5万桶/日。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在稍早之前也将2013年全球原油日均需求量增幅下调了2万桶至87万桶,理由也是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

    国际油价大涨的直接后果是主要进口原油品种变化率不断升高。据卓创资讯测算,截至上周五,主要进口原油品种较上一次调价时上涨1.2%,到6月21日下一个调价窗口将打开,目前预测的调价幅度为75元/吨左右。

    “不过从最近几次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的情况来看,最后几个交易日的波动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国际油价大涨的动力并不充分,未来是否回落目前还不好预测。”张斌表示。

    广塑指数上涨1%

    在油价持续上涨的背景下,国内多项工业原材料价格开始走高。记者昨从广东塑料交易所发布的广塑指数显示,塑料市场出现反弹倾向,市场交投氛围渐趋活跃。广东塑料交易所分析师告诉记者,炼油化工产品乙烯、PP是多项工业产品原材料,而塑料价格走势对工业成品的价格最终形成也将产生影响,截至6月13日,广塑指数报987.62点,较5月底上涨1%。广东塑料交易所预测,随着国际油价高位波动,各项化工原料价格后期有进一步上涨的可能。对工业品出厂价格产生压力。

(责任编辑:刘佳)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成品油价今可能上调八九分    2013年06月21日
  • ·周末油价可能上调八九分钱    2013年06月19日
  • ·成品油价格本周末或上调    2013年06月18日
  • ·本轮成品油价格不调整    2013年05月24日
  •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