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汽油国五标准提上日程 消费者1年多承担388亿成本

2013年06月14日 07:11   来源:中国经济网   

  雾霾天气频发,油品升级迫在眉睫。

  据媒体报道,国内最严汽油标准的送审稿在端午节前夕通过。该标准借鉴北京经验,将汽油标号(辛烷值)从90号/93号/97号降至89号/92号/95号。汽油国五标准有望于今年三季度出台。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油品供应一直落后于油品标准。随着汽油国五标准提上日程,国五汽油的升级也愈发紧迫。

  但目前,油品升级仍旧困难重重。

  有分析师表示,炼厂装置改造需要资金投入,加之炼制过程中装置的损耗及人力、物力、技术的投入加大等,也使得升级的成本增加。

  而且油品升级后,消费者每年所需要承担的成本也将加大。

  面对日益恶劣的环境,油品升级势在必行。而油品升级谁来买单的问题也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油品供应落后于油品标准

  2012年以来,我国很多地区连续多天出现大范围的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油品质量问题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由此针对治理空气污染PM2.5的呼声越来越高,而机动车排放是治理PM2.5的首要问题,油品升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据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4亿辆之多,机动车尾气排放对环境构成的压力越来越大。

  鉴于此,国务院于今年2月初召开的常务会议上决定加快国内成品油质量升级步伐。

  国家期望在2013年12月31日之前全国车用汽油置换至国四标准,从2013年7月起国内流通的国标柴油升级至国三标准。而国四柴油置换过渡期至2014年底,2013年6月底前发布国五车用柴油标准,2013年底前发布国五车用汽油标准,过渡期均至2017年底。

  因此,国内炼油企业要加快升级改造,确保按照汽、柴油标准升级实施时间如期供应合格油品。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要首先如期完成改造任务。加快汽车发动机相关技术研发与应用。

  而实际上,我国油品供应一直落后于油品标准。

  据了解,从2000年实施国一汽车标准以来,石化企业的油品供应从来就没有同步过。

  卓创资讯分析师王能曾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柴油标准从国三到国四足足推迟了两年,推迟到了2013年7月1日,推迟的原因就是没有足够的国四柴油资源供应市场。

  而随着汽油国五标准提上日程,国五汽油的升级也迫在眉睫。

  据了解,目前国内仅北京实行京五标准油品(相当于国五),少数城市实行的是国四标准,大多数城市供应汽油仍为国三标准。

  中宇资讯分析师赵泳波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只考虑技术条件,京津冀、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炼厂应该具备国五油品的生产能力;而国内多数炼厂,特别是地方炼厂或仍然需要装置改造和技术升级才能达到国五汽油生产标准。”

  销售环节价格或将提高

  油品升级之所以困难重重,是因为升级必然带来成本上升的压力。

  中宇资讯分析师赵泳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炼厂来说,升级的困难一方面是技术实力的不足,而另一方面是升级所带来的成本压力,而归根结底资金压力仍然是炼化企业的瓶颈。

  中宇资讯还认为,成本增加固然有一部分是因为炼厂装置的改造需要资金的投入,加之炼制过程中装置的损耗及人力、物力、技术的投入加大等,使得油品升级的成本增加。

  而这种成本的增加最终会流通到市场,体现在批发零售价格的上涨上。

  隆众石化网分析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北京地区92#汽油要比河北93#汽油(国三)限价高0.34元/升,而2012年我国汽油消费在8600万吨左右,以每吨93#汽油大约1330升计算,若国内汽油全都升级为国五标准,以此价差为标准,一年消费者约多承担388亿元左右。

  此外,随着汽油国五标准的推进,炼油企业的升级改造也是大势所趋。之前炼厂人士曾表示油品质量升级技术难度并不大,关键是要改善装备设施,增加投入,这对后期的油价来说也将起到推高的作用。

  而值得注意的是,油价上涨后,高标准资源与低标准资源竞争市场份额也面临较大挑战。

  “推广置换过程中,终端消费者的选择也将是升级的阻力。”赵泳波表示,未来油品质量提高后,相应的价格上涨是必然的趋势,国五汽油面对国四汽油价格上不占优势,面对同样的选择,消费者或更愿意选择价格相对低廉的油品,这也将为国五汽油的升级带来一定的压力。

  对此,中宇资讯分析师孙雪君表示,只有建立起完善的成品油质量监管体系,采取政府资金补助,扶持炼厂升级油品等行之有效的措施消化升级成本。

  他认为,油品质量升级成本可以由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买单”,帮助高标准资源占据市场份额。并规范成品油企业的行为,切实提高成品油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证券日报 李春莲)


(责任编辑:向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