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冠豪高新股价越跌越多 融资越买越凶

2013年06月13日 08:05   来源:中国证券报   

     5月下旬以来,沪深股市运行持续趋弱,让两融市场中不少融资盘逐渐选择进行偿还交易。在这一过程中,冠豪高新显得特立独行。统计显示,该股近22个交易日持续下跌过程中,其融资余额竟然增长超过两成。

    在两融标的中,冠豪高新无疑是近期投资者最为关注的品种之一。该股近期受高管被立案调查等事件冲击,股价出现持续回落,促使该股中的巨量融资盘(截至5月8日的融资余额为19.80亿元)引人关注。统计显示,从5月9日至6月7日,冠豪高新股价在22个交易日内累计下跌28.96%。

    按照常理,短期股价出现如此巨大下跌,参与冠豪高新的融资资金没有理由继续坚守,毕竟在前期的大幅上涨中,这部分资金已经获利颇丰。但让人感到意外的是,面对下跌,融资资金却表现异常坚定。统计显示,从5月9日至6月7日,冠豪高新融资买入额为23.14亿元,期间融资偿还额为18.74亿元。也就是说,在最近股价持续下跌的22个交易日中,冠豪高新被融资净买入约4.40亿元,促使当前该股融资余额反而较5月8日下跌前增长了22.25%。

    分析人士指出,冠豪高新近期融资额逆市增加的原因可能有二:其一,部分资金在该股近期下跌过程中选择抄底,博弈短期反弹;其二,该股长线主力资金看多决心坚定,并未因股价短期波动而失去信心。由此来看,后市融资余额增减可能成为判断冠豪高新未来走势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曹中铭:冠豪高新背后藏着多少猫腻

    近日,证监会下发的一份针对冠豪高新前副总经理程耀的《调查通知书》,让这家堪称今年沪深两市的“第一牛股”再次受到市场关注。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程耀于日前选择了“神速”辞职,既然监管部门立案调查,相信真相会有大白的一天。

    去年12月4日,冠豪高新与沪深大盘同日探出底部,自此便开始了其缔造“第一牛股”之旅。与其说股市反弹以来创业板表现抢眼,倒不如说冠豪高新更为“猛烈”。从去年的6.30元起步,到今年10转10派1.2元(含税)后的22.77元,冠豪高新本轮行情的最大涨幅高达622.86%,今年以来最大涨幅也接近5倍,达到498.25%。不知不觉中,“第一牛股”悄然“成型”。

    枪打出头鸟!冠豪高新的飙涨在引发投资者行“注目礼”的同时,也引起了市场的强烈质疑。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在股市仍然处于低迷阶段,为何能有如此精彩的表演?冠豪高新及其高管人员,在这场股价疯狂上涨的盛宴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第一牛股”的背后又隐藏着多少猫腻呢?

    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高管进行立案调查,应该是建立在掌握了一定证据的基础上。据媒体报道,程耀被查的原因主要是去年10月、11月的交易行为。其实程耀在提拔为高管前亦炒作过自家公司的股票,并且用的是自己的账户,而其违规操作的却是亲戚的账户。根据冠豪高新发布的公告以及K线走势判断,程耀违规交易可能涉嫌内幕交易,亦即在上市公司公布业绩增长的三季报前提前“潜伏”其中。

    除了程耀涉嫌内幕交易之外,参与增持冠豪高新的高管同样受到质疑。1月15日、16日高管增持,1月28日公告中标国家税务总局无碳复写纸采购项目,居然如此“巧合”。显然,冠豪高新再现了高管“股神”的一幕,其在买入的时机上是如此的“精准”。而到了3月8日,上市公司公告称董事会决议2012年度分配预案为10转增10股派1.2元,一切都在掌握中。

    2011年冠豪高新实施定向增发,以8.45元/股价格发行8190万股,去年11月下旬限售股解禁。乘着大盘反弹的东风,在上市公司连续发布利好的刺激下,在高管增持的助力下,在市场各路资金的追捧下,“第一牛股”应运而生。一切来得那么的“自然”,又是那么的“天衣无缝”,表面上是“天合之作”,实则“人为”的痕迹明显。只不过再狡猾的狐狸,也会有露出尾巴的时候。

    2011年冠豪高新每股收益0.24元,去年为0.34元,今年一季度为0.04元,按照其业绩状况,显然无法支撑高高在上的股价。但如果有上市公司连续释放的利好,有上市公司方面的“配合”,股价飙涨没有实现不了的。只不过,在冠豪高新股价盛宴落幕之后,留给市场的除了“一地鸡毛”之外还会有什么?

    随着市场监管的不断强化,上市公司违规或踩红线时显得越来越老练。仅仅就冠豪高新高管增持来说,即使其中标事宜无法提前预知,但其随后推出的高送转方案,亦有为自己作“嫁衣”的嫌疑。而且,在冠豪高新股价飙涨的背后,是否存在着某种还不为人知的力量与黑幕,这一切需要监管部门通过调查来释疑。(每日经济新闻) 

    冠豪高新副总被调查诡异现身1月份增持名单

    NBD:证监会立案调查的事大概情况怎么样?

    程耀:因为现在还在调查过程中,还没确定;调查的区间主要针对我在去年6、7月份这个时间的股票交易。

    NBD:当时大概的交易数量和金额是多少?

    程耀:数量还不能讲,因为我不知道监管机构怎么要求。

    NBD:那什么时候开始调查的呢?

    程耀:很早了,去年12月开始了。

    NBD:这些事情对你的工作有影响吗?

    程耀:没有,现在除了配合调查外,工作正常进行。

    NBD:公司对这个事情现在是怎么看的?

    程耀:因为我在冠豪工作期间,长期持有冠豪的股票,一直在波段操作,反正我们都认为是一个正常的交易吧。我去年6、7月份持有的这些股票,在去年12月份也都全部清仓了。因为我也是去年12月4日董事会才通过了任命,此前我是以一个部门经理的中层身份持有和交易股票的。

    清仓后蹊跷现身增持名单

    记者注意到,程耀表示,他在去年12月已全部清空冠豪高新股份,12月4日冠豪高新董事会即任命程耀为副总经理,结合董秘陈华春的说法,程耀全部清仓日期应该为12月1日~3日,但这3天中只有12月3日是交易日,所以程耀或在12月3日清仓冠豪高新。

    一位私募人士表示,程耀或与冠豪高新高管关系不是一般的密切,而他又在重组关键时期买入该股,证监会可能怀疑程耀涉嫌内幕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1月17日曾发布公告称,包括程耀在内的11位高管通过总经理黄阳旭在15日、16日增持公司股份,但2月20日澄清公告增持名单上程耀消失,他对此表示:“这个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调查是在去年12月就已经开始了,像我这种情况,处于等待结论的过程中,应该也不适合增持;另外,从法律方面也存在障碍,我的股票是在去年12月才全部清掉的,按照法律规定6个月内不能有反向交易,所以不适合买入,只能放弃。”

    那么,既然法律规定6个月内不能反向交易,程耀为什么12月清仓公司股票后,1月17日出现在公司的增持名单上?而2月20日又消失在澄清公告的增持名单上?对此,《每日经济新闻》将作进一步调查。

    公司1月17日高管增持公告

    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黄阳旭、常务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靳建荣、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陈华春、副总经理李臻、陈丽蓉、张江泳、程耀、罗春生及中层管理人员朱朝阳、黄群珍、蔡素晖共同通过黄阳旭个人账户于2013年1月15日、16日增持本公司股票。

    公司2月20日澄清公告

    本次增持资金由黄阳旭个人先行垫付,参与人自愿与其明确认购额度,余额由黄阳旭本人认购,参与人缴付所认购数额一半以上的现金,尾款当作无息借款逐年归还。增持名单:黄阳旭、靳建荣、陈华春、陈丽蓉、张江泳、罗春生、李臻、朱朝阳。(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刘佳)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